從課綱微調爭議事件看大中國保守派如何思考問題

這篇是一年多前回應歷史課綱微調爭議的文章,雖然標題和內文有點不符,但不只是當代新儒家,那些台灣的大中國保守派看待問題的方式以及採取的手段不脫如此,甚至更粗糙,所以我就放在一起談這樣;

清末民初時中國被西方列強欺負的很慘,最早是買西方的武器,後來發現不行,連制度都要跟著改,之後就對西方文化不同的態度而產生不同的派別,主要有三派,其中的兩派是全盤西化,也就是最少要改變中國文化核心才得以讓社會順利運作,這一派有自由主義以及共產主義,另外一派強調西方文化可以在中國文化底下開展出來,不需要改變中國文化核心,而且西方文化的元素要被中國文化使用才可以,若不行那麼棄之不用也無所謂,這一脈就是當代新儒家以及國民黨的三民主義集團。

二戰後國民黨殖民台灣,二二八以及白色恐怖把日治時期的台灣知識分子殺掉或抓去關,就算還活著也受到白色恐怖的迫害而沒辦法在學術領域做研究,就舉哲學為例,二戰前的哲學主流是日本歐陸學派(其他比較大的還有漢學,美國實用主義,左派共產思潮等等等…)就這樣被國民黨消滅了,國民黨雙手沾滿鮮血清出來的空間就由自由主義學者和當代新儒家以及三民主義集團填空。最算少數學者好比洪耀勳等還在台大哲學系,但最遲至1972台大哲學系發生時那批學者就都消失於哲學界了。

自由主義的殷海光反對三民主義集團以及當代新儒家的中體西用(我這裡借指西化方式當然用中體西用統括還是有問題的,不同更小的學派也有不同更細緻的差異),先是被國民黨的雷震案打壓,後來殷海光被逼死,文星雜誌被迫停刊,以及更之後的台大哲學系事件,被整肅的大都是英美分析的學者,讓自由主義派別銷聲匿跡,甚至十年間只出現個位篇數的論文,而且談的都還只是邏輯的技術系性節的東西。自由主義的學者繼承的是國外英美分析學圈,現在在台灣的哲學界的規模大約占四成到一半的研究學者這也是有其歷史脈絡。

1960年代末期搞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在1970年代達到最高峰,三民主義集團的勢力也在此時最大,但到了1990年代後國民黨已經不需要三民主義,再者三民主義是沒有體系的拼貼,只是中西方各種政治哲學,哲學,社會科學等等…術語的拼貼,因此三民主義集團煙消雲散,筆者個人認為受到這階段教育荼毒的長者是最痛苦的世代,也就是現在50歲到70歲世代,既不能了解上一輩的想法和台灣的地理環境與歷史,又和台灣多元化後的社會脫鉤,完全不能了解當下社會的運作,等於是和台灣社會脫節的狀況,這就是現在那群修改課綱學者想要的樣子。

1990年代後社會多元化,一方面當代新儒家失去國民黨的保護傘,再者他們和社會脫節,好比醫療倫理,好比STS領域,心靈哲學,認知科學,語言學,資訊科學等等…之類的他們根本無法理解也無法涉獵,甚至連批判科學回到人文精神的能力也辦不到,就更不用說發揮類似當代歐陸在美學藝術,社會科學,人文學科等等…的影響力了,會衰弱是理所當然的。他們遇到這問題時想要藉著詮釋學重新詮釋中國經典並把中國經典開展到當下社會文化,但就筆者個人的理解這種方式也只是中體西用的老調,是注定失敗的,什麼借用詮釋學的這只是延緩他們的死亡壽命而已。

現在的當代新儒家在哲學界只剩中央大學哲學所是專門研究,以及少數私立學校的哲學系所有零星學者而已,其他的大都回流回中文系,大概也只有中文系沒有立場不收留他們吧,因為他們的東西不太能經得起其他學科(尤其是傳統學科)的檢驗。他們想說到中國擴展市場,但就連中國都不要他們的東西而且是把他們看成已經可以蓋棺論定的學閥,並且試圖建立新的詮釋體系。

當代新儒家又是怎麼處理問題的?把問題簡化並且轉往倫理道德討論,背後則是道統的觀念為主體看待事物。沒辦法從結構面的討論問題比不上社會科學的觀察方式,沒辦法回到文化核心討論科學背後的思維和精神,當然就比不上西方哲學,沒有西方哲學追問普遍性的思維方式,當然就沒有西方哲學的功能了。而且更嚴重的一點是他們就只是把中國思想元素切割成類似西方哲學元素的東西再丟到那框架裡,再說他是哲學而且可以和西方文化對抗,但連核心也沒掌握到,問題意識也沒掌握到,這樣根本就沒有西方哲學的思維方式,這種情況下假如承認他們是哲學又如何?頂多也只是一個哲學外衣的空殼子而已。而若是否認中國哲學存在對他們而言就是否定中國文化,就是否定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同處於平等位階。

這種做法當然不會有太多人理他們,而且越來越衰弱也是理所當然,而他們之中有些人認為只要把課綱調回去就好了,但這有可能嗎?答案是不可能的。

以上是很粗略的描述,有很多細節沒補完,就請板友高抬貴手


參考文獻;
在傳統與革新中徬徨──1950-1960 年代間台灣思想界的幾個科學觀的拉拒
牟宗三「科學開出論」的形上學困難─以儒家思想為本的中國文化可以開出現代科學嗎?
日治時期的台灣哲學
歐美哲學的吸納與轉化–台灣哲學100週年學術研討會
閱讀多篇文星雜誌文獻
我個人上課經驗
閱讀多篇當代新儒家討論時政的論文

1個讚

來召喚 @d00124003@enchue

陳瑞麟老師的那兩篇論文很猛喔。

先表明立場:我對原文的質疑遠多於認同,但這與其說是價值判斷上的,不如說是語詞使用上的,因為其中所用的術語大多極不清晰。所以我僅就個人認知稍微寫出來,算是一點補充。

首先,本文一開始就做了一個學派上的區分:全盤西化,自由主義屬之;中體西用,當代新儒家和三民主義集團屬之。

所謂西化(或說現代化),至少有學科制度上的、學術機構上的、社會習俗上的、理論內容上的、術語系統上的等等,那全盤西化到底是指哪些,每個人的觀點都不太一樣。譬如胡適通常被歸在全盤西化派,他說要把儒家從神主牌上拉下來,但傳統研究又做得很多;儘管師承杜威,但又常歪曲實用主義;儘管一手打造北大成為現代大學,又愛嗆蔣介石。這根本不是西化兩字可以講完的。

說當代新儒家算中體西用,勉強還可以,但嚴格說來,當代新儒家是個使用不一的詞。有人主張這是對西學的反動,所以把明明主張新實在論的馮友蘭也算進來了;有人主張這是時代思潮,所以把明明不想當新儒家的錢穆也算進來了;最狹意義的應該是指熊、牟一系,那作思想史並簽<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的徐復觀要不要算,又是另一問題了。

再來是你說的三民主義集團,我猜大概是以陳立夫為首的國民黨官方哲學吧?但你也說了,他們並不能算是學派,只是拼貼術語,那幹嘛把他們跟新儒家並列呢…原文頗為混淆政治和學術,這是案例之一。案例之二,則是國民黨庇護新儒家一說,我認為這得要相當的史料佐證,我記得沒錯的話,牟宗三批國民黨也是很兇的,所以他後來要去香港,簽證被惡意拖延。如果新儒家如此受國民黨敬重,那牟幹嘛要跑去香港?

至於自由主義,由於原文有提到殷海光,所以所指最為清晰。當然殷先生的遭遇和白色恐怖等等,是很令人遺憾的政治事件,不過政治迫害和要不要西化完全是兩回事吧?殷海光和徐復觀、唐君毅爭論得非常厲害,但我若記得沒錯,殷先生是很敬重這兩位論敵的。

還有對新儒家的評論,是原文個人觀點,我非儒家信徒,就不多說。但原文想把新儒家和課綱微調拉在一起,似乎新儒家要為課綱微調負某種責任,這點我相當懷疑。當初空降課綱委員會的王曉波,根本沒有人說他是新儒家。他雖然名義上是教中國哲學,但路子其實是思想史,而且研究最多的還是新儒家痛恨的法家,內容上與新儒家可說完全不是一掛。

最後我可以提供一個親身經歷,來證明王曉波的決定與新儒家無干,同時也突顯所謂的"大中國保守派"內部的異質性很高,混為一談只是一個加深標籤印象的做法,無助於學術討論(雖然原文的本意很可能不是學術討論)。

課綱微調爭議時,有許多記者想來學校採訪王曉波,那時我正坐在他的課堂上,一堆記者在門外等。王教授從不諱言他主張統一,那天他興致來了,開始說起西方列強入侵東亞以來,許多人干受帝國主義宰制,而對付帝國主義的最好武器就是民族主義,帝國主義一日不消,民族主義一日不棄。他更舉了蔣渭水當例子,可惜這部分言論我已記不清了。

由此可見,他關心的不是什麼儒不儒家。挺共也好,挺傳統也好,只要能團結中國人他就做;反美也好,反日也好,只要能對抗帝國入侵的他就用。你可以說他思維還停留在一個世紀以前,但這跟新儒家什麼的扯不上半點關係。

1個讚

人在外面先做個簡短回應,課綱微調十位委員,潘朝陽,黃麗生陳昭瑛是鵝湖月刊社社務委員,潘朝陽還是時任社長,董金裕出身自台師大國文系,本身也編篡過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再者雨蒼給出十八年前陳昭瑛,黃麗生,潘朝陽,王曉波為了回應台灣本土化編篡過台灣史,說這次內內文相似處八成以上。然後歷史學界一百多位學者連署反對。

然後牟宗三本身是國民黨黨員,而且馮滬祥待過的東海和中央都是新儒家主導學校。

https://www.facebook.com/pangmingfui/posts/826882854101876

這篇是從方法論切入的。

感覺自己是打聖杯戰爭的英靈 (OVO)/

我的看法大多同於D0,只是想說點新儒家哲學故事。

余英時身為錢穆的弟子,將"為中國文化敬告全世界宣言"歷史事件作為劃分新儒家哲學的標準。有在這文宣上簽名的學者及其弟子,才被視為新儒家哲學陣營。雖然這是余英時論其師何以不是新儒家的文章,但我認為這是很合理的標準。如果一個哲學家,沒有學術作品可以宣示自己的思想與他人的不同,則不應當稱之為哲學家。如果上述為真,上文很多人就不能稱之為新儒家或者有所謂三民主義集團。

將所處的工作職位判別其是否為新儒家是不恰當的,可以舉的反例就是胡適所在的中研院。當初這份宣言的歷史背景,就是胡適當者外國記者的面前宣稱"中國文化只是裹小腳的文化",因而產生的歷史事件。胡適本身有中國哲學史(上),但沒有下集。死前只有一本"水經注"的作品,遭到新儒家陣營的嘲笑。胡適的弟子也沒有像樣的作品,然而新儒家及其弟子的專書作品日多,入主中研院。如果以工作職位劃分,這些人通通成為胡適陣營了。另外,徐復觀雖然身為國民黨大員,但有不少關於新儒家哲學的著作,因此被畫為新儒家陣營,即使是中國的湯一介先生,主編中國儒學史也將徐復觀視為新儒學家。

樓主所言大中國保守派或許可視為一種政治立場的宣示,宣示所有中國相關的領土爭議終將統一於一個中國。如此,當時的所有學者皆公開宣示,甚至以此手段作為一種政治謾罵。然而所謂新儒學家,當由其所發表的學術文獻,作為判斷的標準。新儒家將傳統典籍的重整,尋求與現代社會對話的可能性,或許可作為思想上的判斷標準。這是我所理解的所謂新儒學家。

PS 看到版上多有主張中國沒有哲學的論點,其中「格言」之說,讓我覺得藍瘦香菇阿(Q_Q)。從歷史而言,這起於黑格爾對中國的看法,原來現在還這麼流傳。如果這些是格言,何以先蘇那些只有一兩句流傳的不是格言呢。好吧,我先承認這是我的玻璃心碎了。

1個讚

1.現在還活躍而且成為學閥的新儒家大都指牟宗三一系以降的鵝湖月刊社吧。

2.所謂中國沒有哲學一說,漢文化和歐美基督宗教文化世界觀,價值觀,思維方式,體系完全不同,而哲學本身是歐美基督文化中的某種思維方式,漢文化並非這套體系的,我想這裡大家都同意吧。清末民初時漢文化被逼的不得不使用歐美基督宗教文化思維方式,這才拿哲學框架套用,整理漢文化中類似哲學元素的元素把他放到這框架裡面,所以若認為中國沒有哲學大都是認為漢文化非這套體系,若認為漢文化有哲學大都是認為漢文化有類似哲學元素的元素,足以是哲學。這個問題怎麼吵都吵不完,把哲學範圍限縮,漢文化的確不再框架裡,若硬要說類似哲學元素,硬找也是有的,我認為吵這問題意義不大而是要回到一個根本問題,清末民初知識分子搞出中國哲學的目的是什麼?哲學的工作又是什麼?中國哲學有無做好這工作的能力呢?很顯然就是沒有嘛。

1個讚

而且,為什麼不是哲學的思想就沒有價值呢?以薩柏林做的是思想史,他就沒價值嗎?尼采也被不少人視作非哲學,尤其是一些英美哲學體系的,難道他就沒價值嗎?為什麼漢文化的思想叫做思想就比不上哲學呢?我覺得這心態很奇怪。

牟宗三先生的弟子眾多,朱建民先生只是其中一位,就職於鵝湖學院。而且現在和老外合作的波士頓儒學,所發表的學術研究其影響力,應該夠格稱上新儒學家,至少比王曉波之流。

哲學就要看人怎麼想的。中國的傅斯年先生認為哲學一詞是日本來的,中國人不該使用哲學一詞。神學家認為哲學不過是神學的婢女。蘇格拉底先生認為哲學是終生的志業。羅馬人西賽羅認為哲學是有空再想的事情。如果相信哲學是學問之王,是所有學問的基礎─士林哲學的話,說中國沒有哲學的確是讓人難過的事情。但黑格爾認為中國沒有哲學,本身就有相當程度的民族歧視了,我以為這是很明顯的事情。

說到這次課綱事件;
1.十二年國教社會科課綱總召就是朱建民,時任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董事長,東方學術人文基金會下轄鵝湖月刊社,現任鵝湖月刊社社長。

2.歷史課綱微調爭議十位檢核小組委員,這名單是台權會告上法院,法院判決教育部敗訴,之後民進黨和台聯立委拿到的名單,但是教育部都沒有公開承認過的;
http://goo.gl/srxyeq
2.1.潘朝陽;時任鵝湖月刊社社長,幾個月前已卸任,換成朱建民接任社長
2.2.黃麗生;潘朝陽老婆,時任現任鵝湖月刊社編輯委員
2.3.陳昭瑛;時任現任鵝湖月刊社編輯委員

雨蒼給的資料;

https://musou.tw/focuses/994

到這裡就很明顯就是王曉波和鵝湖月刊社要角主導歷史課綱微調的,至少也是實際執行者

2.4.董金裕;出身自台師大國文系,編篡過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而且是召集人,雖不再鵝湖月刊社擔任職務,但是他跟鵝湖月刊社關係一項良好。

2.5.謝大寧;教授中國哲學學者

2.6.王曉波;教授中國哲學學者

3.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奉元書院這篇文章被很多人和報章媒體視為課綱微調是國民黨和中國統戰手段;

就算不論真假光論內容本身也是很扯,中文系就一定認同中華文化就支持統一的邏輯,這不知道怎麼推的。

4.鵝湖月刊社歷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808ed01017wyi.html

5.之後他們看到民進黨即將上台執政後,課綱鐵定被廢棄,因此還搞了這組織,目的是要到各國高中推動去台獨化課綱還歷史之類的東西;
http://www.culturechinaforum.org/

裡面有奉元書院,鵝湖月刊社,搶救國文聯盟,愛國同心會等等等…統派集合體,裡面文章我是看不下去拉。

http://www.scu.edu.tw/philos/index/teacher/chen/Microsoft%20Word%20-%20Tradition%20and%20Innovation.pdf

我是根據這篇論文而來;

我們大致可以把 1950 年代和 1960 年代間的知識分子,分成三個不同的集
團:以胡適和殷海光為首的實證-自由主義、保守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新儒家、
和以三民主義學者為主的黨國意識型態。他們都接受把現代科學引入中國的必要
性,卻因為不同的「科學觀」而產生激烈的論戰和鬥爭,甚至引入政治力量而造
成時代悲劇。他們之所以激烈爭論的主因並不在於對科學本身的觀點不同,而在
於科學與另兩個重要的知識範疇──也就是民主和中華文化傳統──之間的關
係,他們有相當不同的認知。「實證-自由主義」和「當代新儒家」的衝突點在
「中華文化傳統」,他們都同意引入科學與民主,但是「實證-自由主義」認為
以儒家思想為主的中華文化傳統與科學和民主有所衝突,應該拋棄或至少改造前
者以迎納後者;「當代新儒家」卻堅持,科學和民主可以被納入中華文化傳統而
並行不悖,文化傳統是根基骨幹,科學和民主只是輔助。「黨國意識型態」在保
守中華文化傳統上與當代新儒家的立場一致,卻排斥民主。正因如此,他們視實
證-自由主義為主要論敵,甚至引入政治力量加以打壓,但是也在某一程度上排
拒當代新儒家。

如何回應西方文化,大略分成兩種;一種是認為西方文化先行,或者至少是要改變傳統文化核心才可以接納西方文化,這派就是我指稱的全盤西化。另一種是認為中國文化在取自西方文化時可以並行不悖,不用改造中國文化核心即可,甚至還有更激進一點的一派認為西方文化的元素要為中國文化所用,若不能被中國文化所用的部分是可以棄之不取的,這派就是我指稱的中體西用,也是這篇論文的所指的吧。

我和幾位做中國哲學的朋友討論過新儒家為何敢微調歷史課綱這問題

我朋友認為:

1.漢學文史哲不分家,那些人漢學訓練足夠就自以為有足夠能力跨界修訂歷史課綱。

(這論點在我們這些念西哲的人看來真覺得不可思議)

2.儒家菁英論

2.1.認為人民沒有自主性沒有自由意志,是需要被教化的,而且他們那些菁英有義務教化人民。

2.2.認為菁英就該加入他們陣營,而不會反對他們,會反對他們的學者都是能力不足的,也就是認為那些反對學者從一開始就不是跟他們一樣站在平等立足點的。

3.歷史學界大反彈(不包含第一線教師,就論學者,我印象中是177位學者連署反對,包含偏統派的中研院中近所史語所等…學者而其中的台灣史學界學者全台巡迴演講反對課綱),他們視而不見,也不知如何處理,就把抗議的問題簡化為民進黨煽動學生抗議才導致的狀況。

這根本就封建教條八股…

原來香港還為新儒家開了藝術展呢

不過看樣子除了余英時和劉述先先生,沒有台灣人被當作新儒家呢。

花果飄零阿

香港人眼中的新儒家

有蔡仁厚拉,不過我比較好奇的是為何提名蔡仁厚而不提名林安梧呢?林安梧當時也有機會當上新儒家第三代共主的,只是因為他不同意牟宗三的某個論點還什麼的因而被排擠,是說新儒家連自己人的一些不同意見都容不下,會衰弱是理所當然的。

說到這個,台灣的新儒家這些年來越來越搞笑了,好比王財貴搞出來的讀經班;

https://read01.com/EME6D4.html

王財貴的讀經理念;

王財貴受到淨空法師的影響;

中國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柯小剛的批判;

https://kknews.cc/education/r3lv9n.html

https://read01.com/kAaAEQ.html

中國網友的討論;

林安梧的講法;

複製 http://0rz.tw/id7dH

王財貴的反駁;

https://read01.com/0NONzk.html

王財貴在台灣的讀經班;

http://www.chinese-classics.com.tw/mainpage.aspx?sysmainid=athome

好比這些東西…,真的是…

刪掉了好本文以死…well 這沒已自刪功能嗎,可以幫我砍文嗎

為什麼要砍文阿?

因為自覺水準太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