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義小歷史:從色情影片出發

在社會上,色情與女權看起來有點不搭嘎。有些人認為,色情與性是父權產物,而A片則是物化女性的邪惡產品。甚至偶爾會看到有人說,某些男人就是因為A片看太多,才會模仿A片情節強暴女人。色情、色情作品跟女權可以有哪些關聯?其實這剛好是女性主義內部上個世紀的論戰之一,有些女性主義者認為A片與其他色情產業不一定會傷害女人。這篇文章將從色情出發,介紹女性主義的小歷史。

#色情與色情作品

色情文化大概跟人類文化一樣久。目前發現最早帶有色情象徵的文物是舊石器時代的產物。該文物具有誇大的性器官,象徵生育能力;用於宗教儀式,祈求作物豐收與狩獵滿載。而我們所熟悉的A片情節,則在1970年開始出現真槍實彈的動作,當時最紅而至今仍被人評為經典的便是由琳達拉芙蕾絲(Linda Lovelace)主演的「深喉嚨」(Deep Throat)。

*圖說:維倫多爾夫的維納斯(Venus of Willendorf),在奧地利發現的史前雕塑。

男人最初創造A片,是為了滿足異男需求,它的劇情安排和女優選擇,都是為了讓異性戀男性產生性趣。這是為什麼:A片裡常見女優為男人口交的畫面,而較少看到男人舔女人陰蒂的畫面;女人叫床的聲音比男人明顯非常多;甚至會看到「女性一開始被強暴但最後都很爽」或「女性被喊『母豬』、『母狗』會很爽」的這種背離一般事實的劇情安排。

#文化保守主義

A片盛行不久後,兩種反對勢力也日漸大增,他們分別是文化保守主義和反色情女性主義。

文化保守主義認為法律應該禁止色情作品,因為:

  • 在道德上,性應以基於婚姻的生育為目的。
  • 法律應為道德服務。
  • 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禁絕任何有違道德的言論,不過,色情作品不是真正的言論,不配受到憲法保障。

在現在的台灣,我們或許可以把這裡的文化保守主義類比成那些認為不能有婚前性行為的人,對他們來說,性的神聖性是反對色情的堅定理由。相對地,反色情女性主義的出發點不是性的神聖性,而是色情對女性造成的傷害。

#反色情女性主義:米莉特

60年代末,女性剛開始享有受教權、工作權與參政權,社會上也出現反對資本主義的聲浪。因此有些女性滿腔熱血地加入了新左派陣營。然而,在社運社群內部迎接這些女性的,卻是不平等和羞辱:她們很少獲得決策權、理所當然地被指派做倒茶水等瑣碎小事,甚至被男性同儕要求提供性服務。種種不公平,讓這些女性另立門戶,稱自己為「基進女性主義者」。「基進(radical)」一詞主要取其語上「根」(root)的意義。她們主張,女人受的壓迫是最古老、最深刻的剝削形式,且是一切壓迫的基礎,只要女性壓迫有解,種族、階級、貧富等壓迫同樣可以獲得解決。

基進女性主義的代表者有米莉特(Kate Millett)以及麥金儂(Catharine A. MacKinnon)。米莉特主張性即政治:

  1. 這個社會誇大男女的生理差異,並藉此分配男性負責重大的、負擔重的、勞力的、向外協調的、決定性的工作;而女性則負責較瑣碎的、內部的、輕鬆的、庶務性的工作。這保證了社會分工上,男性擔任支配性角色而女性成為附屬的角色。
  2. 藉由性別角色刻板化,社會長期重複洗腦大家去接受女性屬於這種次等地位。這種洗腦不只出現在社會、職場、學校這種與外人接觸的領域,亦深入到家庭以及異性戀的親密關係之中。

米莉特會主張說,這種刻板化,就是下面這些現象的來源:女性總會被耳提面命,「不會煮飯的女人沒人要」、「生養小孩是女人的天職」、「丈夫是天出頭」;而男性也被洗腦「要主動追求女人」、「男人如果成就好,不怕找不到女人」。即使在性關係中,都被預設男方是支配者,例如:男人與國外女人做愛是「為國爭光」;女人跟外國男人做愛則是「喪權辱國」。

如果女性不理會這種洗腦、堅持男女應該平起平坐,會怎麼樣呢?在社會上就會被說「人若不照天理,天就不照甲子」、「女人當總統會淹大水」,在家裡、在親密關係中就會被說「你不愛這個家」、「你不愛孩子」、「你都只想到自己,不懂得為愛奉獻」,當女人聲稱關係中的權力與階級應被弭平時,身邊的人不跟你談這些,會說「你沒有愛」。

整個結構藉由經濟、法律、心理等方式使婦女附屬於男人,而且這種控制往往在私密、個人層次上行使。若女人不服,硬要抗爭,性騷擾、性批判就來了。專心問政的被要求回家帶小孩;強勢嚴厲的被調侃沒有男人要;女同志被說被男人上過一次就知道男人的好…等等。如果這些脅迫無法讓女人退讓,那還有強暴這招。不只當下身心受創,後面還有無數次地世人訕笑與輕視。面對這樣的惡意,妳還能不臣服嗎?

#反色情女性主義:麥金儂

反色情女性主義的另一個代表是麥金儂,她不但反對色情,也反對文化保守主義。麥金儂推行反色情的民法法案,主張若有女性因為男性觀看A片或A書而遭到性侵,被性侵的女性可以向出版商索賠。該法案曾一度在美國的幾個州過關而實施一段時間,最後仍被因違憲而停止,並引起基進女性主義與自由主義女性主義的論戰。

麥金儂認為色情問題不在於文化保守主義講的那種純潔的道德,或更精確地說,色情的問題不在猥褻,在於對女性造成傷害。將色情理解成道德問題會形成誤解,好似只要排除「不道德的人」就不會有問題,而忽略其中的性別不平等是結構性問題。她如此定義色情:

透過圖片或文字生動地描繪出,女性在性交中作為附屬的狀態:被當成性對象卻不被當人看、在性的脈絡中,被施以暴力卻享受痛苦或羞辱或強暴或等情況。

她主張,女人在色情中被娼妓化,她們被某些男人(片商、出版商)當作性玩物或以性為由賣給另一些男人(消費者)。這些女人大多曾有在兒時被性侵的經驗,她們通常來自弱勢族群、窮困、缺乏工作機會,甚至無從選擇。在色情產業裡,她們以所有可能與不可能的方式,因性的目的而被使用。她們並不享受過程,這不是她們想要擁有的性。她們被強暴、在痛楚中尖叫,痛是真的,爽是假的。她們流血、身體被割傷、被燒、被綁,明顯受到傷害。如果一樣的場景發生在監獄牢房中的男人身上,沒有人會懷疑他們是否算是被虐待。A片強化了男人的強暴迷思,讓男人用性別化的方式看待女人,把女人看成是性飢渴的人類、要求被強暴、渴望被強暴、樂於被強暴,乃至幻想被強暴、去上學、盛裝、出門都是為了被強暴。

麥金儂當時在法案的公聽會上,找了幾位女性,說明她們是如何遭受到性暴力。其中包含演出「深喉嚨」的拉芙蕾絲,她說自己雖然因為拍片而聲名大噪,甚至得到明星般待遇,但她拍片卻是被迫的,整個過程都被槍抵住,還要演出享受的樣子。另一名女性則說,她出門時莫名被陌生男人擄去,被迫吃下對方糞便。當男人被警察逮捕後,被發現他是模仿一本色情小說的劇情在性凌虐擄來的女性。

麥金儂的論述受到三種主要批評:

  1. 不顧女性多元的性樣貌,將其刻板化為遭到性剝削。反對者主張麥金儂不該因為一部分的女性受到性剝削或性暴力,而否定也有女性享受性歡愉,甚至主動追求性愛的案例。
  2. 與文化保守者合流。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者認為,要落實性別平權,應處理性暴力與性別歧視等議題。但麥金儂卻致力於推動審查色情媒體的法案,從自由主義女性主義來看,這不但捨本逐末,也變相協助文化保守者禁錮女性追求性愉悅的權力。
  3. 缺乏科學證據。當時對於女性受到強暴與男性持有A片與A書的因果關係並沒有什麼研究。這類研究後來的確有社會科學家著手進行,例如,調查持有A片與A書的男性性侵女性的數量是否比起不持有者更多,或者持有愈多A片與A書的男性是否性侵女性的次數愈多。這兩類研究的結論大多是「無正相關」,更遑論有因果關係。

不過,若同情理解麥金儂,我們可以發現她是從「女性主義觀點論」出發。女性主義觀點論者主張,知識的生產被主流權勢或有資源者所把持。知識的規範、學界的研究方法也常常是男性所規定。觀點論提醒我們要看見非主流和弱勢:欲知真實為何,應從邊緣者的生活經驗出發。舉例來說,我們如果想知道英國的女性是否與英國男性平起平坐、是否受到平等的尊重,我們不該去詢問英國女皇,英國女皇是女性沒錯,但她同時也是英國最高權力者,誰敢對她不尊重?我們想知道實情,就應該去詢問英國的女礦工、英國的外籍移民中的女性,以及英國的妓女。

#自由主義女性主義

麥金儂認為色情作品裡的女性全都是受虐者,然而,並非所有女人都支持這種說法。例如,AV女優葛蕾(Sasha Grey)就認為自己從沒有受過性侵害,甚至從未在鏡頭前做過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夏葛蕾主張,女性應該要能明白自己擁有發展扭曲性幻想,或者來場性愛大冒險的權利。同樣以女性主義觀點論出發,追求性愛的女性的聲音當然也不能忽略啊。

自由主義女性主義(liberal feminism)反對麥金儂箝制色情作品的法案,並成功讓法案退場。自由主義女性主義希望剷除形式上、法律上的性別不平等。在女人擁有投票權之後,他們想要進一步的透過法律矯正歧視。自由主義女性主義相信,女性與男性一樣有享受性的權利,也認為政府不應剝奪公民的權利:A片屬於言論自由範疇,應受美國憲法保障。就算色情的確有有害之處,觀看色情的權利仍不容侵犯。

自由主義女性主義的代表是史特格森(Nadine Strossen)和莫艾洛依(Wendy McElroy)。史特格森著有《為色情辯護》,主張審查制度很危險:它可以消滅色情,也可以消滅女性和其他性少數的聲音。這種實例俯拾即是,不管是在臺灣還是國外,常有電影或影片因為出現男男或女女牽手或接吻的畫面就被要求刪減情節或直接禁播,以打擊色情之名行打壓弱勢之實。

莫艾洛依著有《女人要色──女性的色情刊物權利》,以兩個主要論點出發:

  1. 以「自我擁有權」為女性接觸色情的權利辯護,主張「女人的身體,女人的權利」。她讚頌每個女人的各種不同的性生活,認為反色情女性主義者剝奪了女性追求性愛的權利,而這應該歸還於女性。
  2. 女性主義和色情是夥伴而非仇敵。首先,女性主義和色情都和文化保守主義的道德觀念衝突:性行為必須是與婚姻、傳宗接代等直接相關。再來,而且兩者都將女性視為獨立的性個體,應該有追求性愉悅和性滿足的自由。最後,女性主義和色情在社會發展上常有類似地位:在社會氣氛寬容,對異己之聲也能保持尊重的態度時得以蓬勃發展;當社會對性採取嚴格管控、監視的時候,女性主義和色情也會一起被壓制。

莫艾洛依主張,如果對男性拍給異男看的A片不滿意,最好的應對方式不是審查或禁止,而是進入色情產業生產不同作品與其競爭、改變風氣。在1980年,AV女優羅亞蕾(Candida Royalle)創立了一間公司,專門出版「拍給女人看的A片」羅亞蕾演過74部A片,執導了14部A片。她執導的電影通常有這些特色:電影中的女性有一定教育程度、有智慧、能為自己著想;片中的男人較有吸引力,態度也比較得體;會有親吻與愛撫;男女為雙方口交的比例差不多;女人有說不的權利等。

#女性主義在台灣

在目前的台灣,最顯眼的女性主義者恐怕是那些在臉書和ptt跟「母豬教」論戰的人。然而,只要稍微深入了解這些論戰,就會發現即使共同反對母豬教的部分論點,女性主義內部也有不同派別,主張不同的價值並提出不同的論證。這篇文章以色情作品引起的爭議為主軸,介紹了上世紀美國女性主義的幾個主要派系,以及它們和文化保守主義之間的關係,即便基於觀點選擇,本文看似以自由主義女性主義的「勝利」做結,但這些論戰其實都還是進形式。對照台灣,你也會發現,不管是基進女性主義、自由主義女性主義,還是文化保守主義,都各有在地的版本和支持者,並繼續爭論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Erika Lust著,莊丹琪譯,好色:女導演教妳怎麼「A」,大辣出版,2015。
  2. 顧燕翎、鄭至慧主編,女性主義經典,女書文化,1999。
  3. Cathrine A. MacKinon著,陳昭如編,性平等論爭:麥金儂訪臺演講集,臺大出版中心出版,2015。
  4. 黃頌竹,結構性宰制:反反色情到反分級,國立政治大學,2010。

作者蔡雅婷,華梵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目前在寶島聯播網擔任小客服。在台北里山咖啡兼職企畫執行。

2個讚

Millett的部分確實是女性會遇到的困境。然而,我光是從本文有點看不出跟色情產業之間的關聯。

關於MacKinnon的部分,我覺得可以進一步地談有怎樣的傷害。除了造成模仿之外,

  1. 色情可能造成女性的噤聲(silence):將女性呈現為享受強暴、「不要」其實是以性感的方式說「快點」。如此一來,剝奪了女性「不要」的illocutionary force。Langton,如果我沒記錯的話,認為這是對自由的一種侵犯。

  2. 跟1. 有關,可以考慮探討Linda Lovelace/Marchiano’s對色情產業的抗議,如何被當成色情刊物來販賣。

  3. 可以討論ranking/subordination。

相關可以討論的資料,或者說不引用有點可惜的,包括
Langton, R. (1993). Speech acts and unspeakable acts. Philosophy & Public Affairs, 293-330.
Langton, R., & West, C. (1999). Scorekeeping in a pornographic language game.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77(3), 303-319.
Maitra, I. (2012). Subordinating speech. Speech and Harm: Controversies over Free Speech, 94-120.

1個讚

我覺得這篇文章完成度滿高的,以下建議:

#1
用詞請符合編輯體例,特別是:

  1. 正文當中需提及以拼音文字名稱為主的人物時,一律使用其姓氏的中文譯名,並在第一次提及時使用()補充原文名稱,例如: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是有名的動物學家和科學普及作家。

  2. 中文段落中遇到需要附註原文和著作年份時,皆使用全形()。

#2
請加上參考文獻列表。

#3
請加上一段導言,介紹這篇文章。

#4
賴天恆的建議很好,但考慮到這篇文章已經超過四千字,梅子可以斟酌要不要在這篇文章使用,或者留待下篇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