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第一名是理所當然的?

最近看到母親跟讀高中的小妹因為成績起了爭執,小妹這次段考考得不是很好,因此被母親狠狠教訓一頓。小妹說這次每個科目都出得比上一次難,所有人成績都退步了,但母親卻說這都是藉口,是小妹平常不好好讀書。最後小妹哭鼻子地跟我說其實她的英文比上一次進步了五分,母親卻說這是應該的、理所當然的。我安慰小妹母親是相信小妹做得到才這麼說,但其實我心中也納悶什麼是理所當然?理所當然的標準又是什麼?

假設我們只討論成績,而不討論人的其他卓越面向。

我覺得可能要了解家長的期待和不滿的機制。如果家長是要求小孩的成績要維持水準或進步,假設妹妹關於題目困難度的說法正確,問題或許出在家長沒有可靠的方法來判斷小孩的表現是否進步。小妹認為進步與否要跟同儕比較,不能看成績的絕對數字,我覺得合理。

我自己覺得,家長常常傾向選擇最簡單的方式來管教小孩,例如沒到90分就算是考不好。如果家長真的想知道自己的小孩考得如何,應該至少要比較PR值。如果家長真的想知道自己的小孩考的分數,在大學前景上代表什麼,應該要去研究校內考試分數多大程度能預測學測成績。不過這些事情對多數家長來說都太麻煩或困難了。

在這種情況下,學校用分數評量小孩,並不利於親子關係。它是在引誘家長用不見準確(因此也不見得公平)的方式來評價自己的小孩。很多家長要小孩用功,自己卻在評價小孩這件事情上面完全不用功,我也覺得不是很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