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概念」第二講:「全球化」課後小筆記

上週五(5/3),參加沃草公民學院舉辦的第二場經典「概念」講座,由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黃瑞祺老師為大家解析「全球化」這個社會學的重要概念。對於全球化,黃老師從學術研究如何切入探討這個議題,還有全球化如何實際地影響、改變人類的生活,做了詳細且全面的介紹。聽完講座回家後,讓我對全球化有了更多思辨的想像。放上這場講座的課後小筆記,跟大家分享。看完後如果有想法、有想要跟黃瑞祺老師討論的問題,歡迎大家踴躍提出,老師也會提出回應和看法,跟大家一起討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球化」課後小筆記:

「全球化」是當代社會的重要象徵,也是構成現代世界觀的重要概念。但因為「全球化」三個字涵蓋的範圍、層面太廣,對大眾來說有時反而像是抽象的名詞,或是只有對這龐大框架下的部分結構比較有直接的感受,譬如全球各國間的貿易往來。

為了讓大家更認識這個概念,昨(3)日,沃草公民學院在「瀰謎思」空間舉辦經典「概念」講座第二場,邀請到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黃瑞祺老師,解析「全球化」及其中跟你我息息相關的重要現象。

黃瑞祺老師開宗明義地指出,其實只要仔細觀察生活週遭的許多元素,就能對全球化有深刻理解,因為這樣的現象,已經超越了概念,是時刻都在發生的現實。而如果要更全面地認識全球化,就必須把「現代性」的概念加進來思考。全球化之所以能對現代人類造成重大影響,跟西方文明從15世紀崛起後,創造了「工業化」、「資本主義」、「民主化」這三個構成「現代性」的要素,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從工業化來說,世界各國依據擁有的天然及人力資源,在工業發達狀態下得以進行大規模生產。大規模生產的各種商品,在交通極為方便的現代,各個國家更能依需求相互交易,金融活動也不再侷限在單一國家的範圍裡,這一切構成現在世界相互依存、依賴的全球貿易體系。而在人、錢、商品快速往來下,讓西方「民主」的文化也得以持續向外輸出,甚至構成現在全球「普世」價值的重要內涵。

不過,在科技不斷進步,交通、資訊流通都更加快速,全世界「時空壓縮」的程度達到一個地方發生的事情都可能即時地對另一個遙遠地方產生影響的情況下,不管是經濟或文化活動,都可能產生更多的化學反應。譬如當西方的民主、流行文化進到其他國度時,對當地社會、傳統文化帶來衝擊,或許最後有可能和「在地」(Local)融合,但也可能衍生為衝突。2001年發生的九一一事件,就夾帶著東西方在全球化過程中產生「文化衝突」的因素。

另一個跟我們切身相關的全球化現象,則是網路不斷發達、深入生活所帶來的影響。譬如社交軟體、社群網站的興起,讓人跟人的往來更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也造就了「自媒體」興起(像是「網紅」),並帶來了「網軍」這種新的政治「作戰」型態。黃瑞祺老師強調,網路意見領袖、網軍的興起,展現了民主走向「民粹主義」的趨勢,但民粹主義有無法控制的風險,這是當代民主社會必須思辨及因應的重要課題。

:loud_sound:【關於經典「概念」系列講座】

為您帶來,現代公民掌握社會的必備維度。
社會快速變遷,哲人們用盡語彙,試著解析與掌握世界。
人文的、社會的、經濟的嶄新概念,改變了世界的軌道,衝擊了人們的認知。
沃草公民學院,嘗試結合實體演講與網路交流,邀你一同深入探討,掌握現代社會必備的犀利維度。

:bulb: 本活動由文化部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