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概念」第三講:「權利」課後小筆記

「權利」課後小筆記

身為民主國家的國民,「權利」兩個字不但跟生活息息相關,不少人甚至會認為,有些權利真的是與生俱來、理所當然的就能擁有。而對於極權國家來說,許多獨裁者為了讓自己看來進步、開明,總是抓到機會就吹噓,國民擁有的權利不比民主國家少。同樣是權利的概念,政體不同的國家在認知和解讀的方式上,就可以產生多種變化的樣貌,更不用說權利在經濟、社會關係上實際運作時,會產生怎麼樣的化學作用。

正因為權利跟我們關係如此緊密、內涵卻又複雜,弄清楚這個概念就成了重要但困難的工作。為了讓大家更了解什麼是「權利」,沃草公民學院經典「概念」講座5月31日在 m e m e s 瀰謎思 舉辦第三場活動,邀請中研院王鵬翔老師深入解析何謂權利,帶領大家思辨這個概念涵蓋的各種可能。

構成權利的重要元素有哪些?王老師指出,以美國法學家 Hohfeld 的想法,構成權利的基底有三個要素:權利的擁有者、權利的相對人,權利的內容或對象。從這樣的架構延伸,權利會有下面幾種基本的型態:

一、請求(claim):譬如債權人有請求債務人償還欠款的權利
二、許可(privilege):譬如租車行有許可承租人使用車子的權利
三、權力(power):包含了請求、許可的權利,還包括可以改變權利內容的能力,譬如租車行不只可以把車租出去,還可以把車售出或轉讓
四、豁免(immunity):譬如作為房屋的所有人,對於其他人企圖佔有房屋的行動具有豁免權

王鵬翔老師也提到,在思辨「權利」時,還要注意到有一個哲學家們至今都還在探討的面向,就是「權利的道德重要性」。這個議題可以從哲學家 Dworkin 提出「權利作為王牌」(Rights as Trumps)的思維出發,也就是權利看似凌駕於效益或社會福祉,但還是要能夠有所衡量,尤其是基於道德層面的考量而需要設下的限制。

王老師以常引起哲學家思辨的「移植案例」引導思辨,在這個的案例中,一位外科醫師面對著五個急需要器官移植的病患、還有一位跟所有病患血型吻合且身體健康的年輕人,如果強制剝奪年輕人的生存權、取出器官,就可以救五個病患,在這種緊要關頭下醫生是否有權這麼做?之所以需要思考這樣的難題,正因為權利不但涉及個人,以權利內建的相對性(一方獲得權利、就可能有另一方失去),該如何衡量就是必須思索的課題。

到底權利還可能會面臨哪些分配的難題?又該如何衡量才能在個人和群體、公共間取得平衡?想要了解更多,或有相關問題想找人解惑,歡迎一起來公民學院經典「概念」講座線上討論區 http://citizenedu.tw/c/concept,和大家一起思辨、探討。

:loud_sound:關於經典「概念」系列講座

為您帶來,現代公民掌握社會的必備維度。
社會快速變遷,哲人們用盡語彙,試著解析與掌握世界。
人文的、社會的、經濟的嶄新概念,改變了世界的軌道,衝擊了人們的認知。
沃草公民學院,嘗試結合實體演講與網路交流,邀你一同深入探討,掌握現代社會必備的犀利維度。

:bulb:本活動由文化部補助

1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