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概念:對哲學學科/專有名詞的常見誤會

我相信許多人,特別是有接觸大一新生的,會發現很多人對哲學有一些特殊的幻想或誤會,感覺可以搜集一下:

一、念哲學就是為了尋找人生意義。
二、心靈哲學在探討心靈成長。
三、意義理論研究人生意義。
四、真理理論在談論跟意義理論的誤解差不多的東西。
五、倫理學是公民與道德、生活與倫理那種東西,或者說讀了會比較有道德。
六、我思故我在是要大家多思考反省。
七、東方三哲人孔孟荀跟西方三哲人蘇柏亞除了人數上都是三個人之外還有其他的共通點。
八、家族相似性是在談論親屬關係。

這是一些案例。初步構想是如果能夠搜集這些案例,然後說常見誤解是什麼,可以的話說明一下為什麼會有這種誤解,再說實際上這些是幹嘛之類的。這樣應該可以防止一些人不小心念哲學系或不小心選哲學系的課?

4個讚

九、「信念」是某種信仰或三觀。
十、否定前件可以否定後件、肯定後件可以肯定前件。
十一、邏輯和理論分不清楚,常聽到「你有你的邏輯,我有我的邏輯」這種話。

如果要整理的話或許也要按領域分類一下?

1個讚

如果多的話可能就真的得分類,不過感覺先搜集多一點再開始想

十二、搞懂一兩個哲學家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

這個迷思是哪來的?感覺我沒有接觸過。。。

有可能是我剛好有遇過啦。

舉例來說,有遇過人一直追問最偉大的哲學家或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或當代最偉大的哲學家到底是誰這類的問題,然後一副就只要念那個人的東西就好。

另外一種可能性,就是信仰一個哲學家,然後認為任何跟他說的不一樣的都錯。舉例來說,我曾遇過有教授批評笛卡兒與休姆的方式,是主張亞里斯多德認為認知的過程包括經驗理解判斷實踐,而笛卡兒忽略經驗,休姆忽略理解,因此他們兩個都不儒亞里斯多德,都錯。

此外一種常見的可能性,就是一直重複「半部論語治天下」之類的主張,認為搞懂孔孟或讀好四書,就可以解決當代所有的問題。

我想到的:

  1. 科學不是哲學(這個問題有點大又難解,但是遇到很多認為科學跟哲學不相關的人)
  2. 科學是量化,哲學是質化(這個我不太理解,但常常有人以為哲學好像跟量化無關,僅限是種詮釋或推論的形式)
  3. 哲學跟科學不一樣,因為科學沒有偏心(似乎是說科學似乎不蘊含或不會進行價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