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將兩件事情放在一起談。一件是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系學生極高比例的轉系,以致全國各大哲學系開始思考哲學系的危機存亡與未來。各大哲學系對此發布聯合聲明,呼籲新政府將哲學系專長的「哲學推理」和「批判思考」納入高中課綱。他們認為這樣除了能解決哲學系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和哲學系的存在危機,更提到哲學訓練有助於改善台灣社會「只論立場,不論理據」、「不能就事論事、不能作建設批評」等問題。另一件則是公民記者仇恨言論事件:以採訪為名,實際上以仇恨言論攻擊、霸凌榮民。對此全國幾乎不分藍綠同聲譴責,並同時思考要怎樣降低仇恨對社會的傷害。
這兩件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實際上緊密關聯。
##解決仇恨需要公民素養##
針對第二件事情,國內知名倫理學家林火旺教授發表《誰製造族群仇恨是假議題》一文譴責仇恨,並進一步指出台灣若要真正成為自由民主社會,公民必須具備對應的素養:除了必須拋棄儒家文化期待聖君賢相的「人治」精神之外,更必須了解「每一個人都是自由平等公民」、「我們先是一個人,然後才是男人或女人、美國人或法國人、本省人或外省人。」
然而,或許基於篇幅,林教授並沒有在文中討論要「怎麼做」才能培養這種素養。
##哲學教育能提供什麼?##
這就牽涉到第一件事情。雖然台灣各大哲學系的聯合聲明,起因似乎是哲學系的存在危機,內文也有許多部分關注在怎樣讓哲學畢業生未來可以找到工作,讓高中生可以提前認識哲學系等等,但這不應該是重點。事實上,光是「讓哲學系畢業生有出路」、「讓高中生提前認識哲學系」根本無法說服社會大眾:不只是哲學系,每個科系畢業生的出路都同樣值得關注;高中生在決定進入哲學系之前,應該先了解哲學系,但同樣的理由也適用於任何科系:高中生在進入任何科系之前,都應該先了解該科系是否適合自己。光就這點來說,哲學系相對於其它的科系,不應該得到特別的關注與資源。
然而,該聲明中的另一個部分,真真實實地是重點:哲學訓練能夠提供給這個社會什麼。近期哲學較廣為人知的效果,來自杜倫大學的研究。該研究涉及分布於48所小學的3,159名學童。該研究發現,從小學就開始接觸哲學,除了能夠讓學童在提出問題、建構論證、參與討論時更有自信心與耐性之外,更有助於提升學童的語文與數學能力。更進一步來說,學習哲學的果效在弱勢的學童身上特別顯著。該研究因此主張,當我們思考要如何協助弱勢時,應該認真考慮推廣兒童哲學。1, 2
必須特別強調,這邊所推行的兒童哲學可能跟一般人想像的「哲學」不太一樣:兒童哲學不強調修身養性,不(只)是在思考人生的意義,更不是要學童把哪個哲學家說了哪些名言佳句背起來。相對地,兒童哲學是提供環境讓學生探討「器官是否應該捐贈給不太照顧自己健康的人?」、「職場上是否可以展示宗教符號?」等涉及真理、正義、知識、友情、公平的問題。
英國政府的研究報告更指出,學習以哲學的思辨技巧探討時事,有助於年輕人抵抗極端思想的誘惑。這是因為學習哲學讓人
- 更能接受別人的觀點與自己不同、認清不是每個問題都有所謂的「正確答案」與「錯誤答案」,並且意識到有許多不同的觀點與思考方式存在。
- 在學校體系內,增加學童與老師討論很可能有爭議的議題(比方說民族主義)的興趣。
- 用更開放的態度參與討論。
當然,除此之外還能
- 提升學童的整體學業表現,而這是因為他們在學了哲學之後,能採用「質問與分析」的方式面對其它學科的議題。3
學習哲學有助於讓人在人人有平等發言權,歡迎不同立場,但要求任何觀點都必須同時提出理由支持的環境下,思考不同觀點和保持開放的心態。4思辨與對話提供了學童台灣義務教育所沒有提供的東西:以理由解決衝突的能力。如此一來,一方面更能夠讓人輕易察覺歧視與仇恨言論所缺乏的經驗佐證,以及所犯的邏輯謬誤,更能夠避免衝突長期累積所形成的仇恨與暴力。
##結論##
語文與數學能力都是我們一直所推崇的。5我們近日更意識到仇恨對社會造成的傷害。相對於過去以儒家為中心,背誦「聖賢」的「至理名言」,強調「夷狄華夏之別」,區分、貶低甚至仇視異己的「品德教育」,哲學教育不但能夠提供我們要的能力,更能夠避免我們所想避免的傷害。這才是各大哲學系呼籲所應有的重點。而針對哲學對社會的可能貢獻,我們應該認真思考在基本教育體系中,納入哲學教育。如果台灣各大哲學系確實能夠培養足夠且優質的師資,我們甚至應該認真思考不只是在中學課綱中增加哲學教育,而是向下延伸至小學。6
##Notes##
- Teaching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philosophy improves English and maths skills, says study
-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 Teaching approaches that help to build resilience to extremism among young people
- About P4C
- 我意識到不是所有人都重視語文能力:有些人在意的只是古文閱讀份量與作文假掰的能力。但我認為這些人「應該」在意語文能力。
- 當然,如果有新的研究推翻我所引用的研究,或者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哲學教育不適用於我國學生,(比方說我們真正需要的人才是沒有思考能力的「乖學生」、「順從的勞工」,)那麼我們的社會的確沒理由強迫所有學生學習哲學。(搞不好更有理由推廣兒童讀經、必修文言文。)
另外,執行面的困難也是一個必須嚴肅面對的問題。如同林從一教授所指出
此事需要台灣哲學界的實質投入與素養提升,如果只是一張嘴說說而已,或是提供的哲學課程、師資專業水準極低,那麼,我建議,緩作,等條件成熟再作,如果總是無法滿足「積極投入」與「專業水平足夠」,那就永遠不作,放高中生一馬,讓他們自己去尋哲學糧草吃。不能誤人子弟,就算倒了一些哲學系,也不能誤人子弟。
-
感謝公民學院交誼廳提供寫作平台,特別感謝朱家安和周詠盛為本文初稿提供的建議。
-
公民學院交誼廳:http://community.citizenedu.tw/
-
沃草公民學院粉絲專頁:沃草公民學院 - Watchout Citizen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