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名人好色龍近日翻譯知名哲學搞笑粉絲專頁Trolley problem memes的許多圖片,其中一張進入南一中考題。基本設定如下
電車衝向數量多不勝數的人群,勢必將他們撞死。你旁邊的拉桿可以將電車轉向。然而,拉桿上鎖,密碼只有你旁邊那個人知道,但他不願意講。你可以刑求逼他供出密碼。這麼做道德嗎?
而考題為
- 對於上述議題是否合乎道德,下列有關學者的可能分析,何者符合學者的觀點?
(A)邊沁:不應該管行為的對錯,重點在於如何培養行為者的理想人格典範
(B)彌爾:應該要選擇能產生最小之惡的行為,刑求一人能救更多人,道德
(C)康德:對的行為就是效益最大化的行為,所以要依據得救人數多寡判斷
(D)麥金泰爾:道德判斷的標準在於行為動機,所以要看刑求者的動機為何
就一個受過基本哲學訓練的人來說,這是很無聊的考題。我很希望我能夠相信:除了被放進選擇題,哲學還有其他方法可以進入教育。但手邊的證據似乎與此願望相反。我接下來將論述哲學甚至人文在義務教育中應有的目的,並指出這種現行常見的考試方式其實正阻礙我們實現這個目的。
##成為良好公民##
人文學科一個顯而易見的目的是要讓人「成為良好公民」。我們事實上生活在一個自由民主社會裡面,而只要外國勢力不會侵略、併吞我們,這項事實不會改變。
在自由民主社會中,「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這種空洞的說法我們常常聽到。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公民素質確實多少會影響到國家政策。舉例來說,人民對死刑、同志婚姻、能源議題等重大社會議題的看法,必定會在成為選民壓力的情況下,影響到那幾個作秀、辯論、開會、吵架的人所訂定的法律。
人民要對議題做出良好的判斷,很大一部分取決於科學素養:是否掌握足夠的證據,知道各個選項實際的後果。然而,那些後果要如何「評價」,就不完全是科學所能解答的。舉例來說,科學可以告訴我們同志家庭的小孩因爲沒有「傳統家庭」裡面「爸爸」與「媽媽」的角色分工,所以比較不會成為社會上「男生/女生該有的樣子」。然而,這到底是好是壞還需要進一步闡述,例如:這樣是導致「性別錯亂人倫敗壞」?還是「降低性別刻板印象的傷害」?1
高中以下的人文學科,本當協助背負這個重擔。讓人有足夠的閱讀、檢核事實的能力,同時找到理由,做出屬於自己的判斷。
##死背的傷害##
首先說明一下為什麼我覺得這個考題無聊。有些人會認為人文就是為知道而知道,因為知識本身就具有價值。這樣會遇到兩個問題。一,如果知道多一點事情就是本身有價值,那為什麼是知道這些事情,而不是知道那些事情?有些事情除了本身有價值之外,更有其他的功用。為什麼花同樣的時間,不是追求「本身有價值而且又有其他功用」的的東西?二,宣稱有些東西「本身有價值」毫無說服力,別人也無從得知是不是在唬爛。除非別人已經接受了,不然不會有共識。這就變成有共識就不必說,沒共識說了也沒用的東西。只會說「人文本身具有價值」就是人文最無聊的地方。
其次,就是這個考題本身可能因為簡化,而出現嚴重的不精確,不精確到讓人覺得根本就是錯誤的東西。舉例來說考題的正確答案是(B)。然而,彌爾所提倡的「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並不只是「要選擇能產生最小之惡的行為」,而是「整體效益最大化」。要看到其中的差別,只要想像這個類比:「花最少錢」跟「整體來說財富最大的增加」差很多就好。
其它選項也有問題,比方說(D)的正確答案大概是「康德:道德判斷的標準在於行為動機,所以要看刑求者的動機為何」。然而,宣稱康德主張「道德判斷的標準在於行為動機」是簡化到扭曲的程度,因為,其實康德認為人可以因為跟道德無關的動機而做出符合道德要求的行為,舉例來說,生意人可以因為害怕失去客源而童叟無欺;然而,只有當那個人是「童叟無欺是道德所要求,因而這麼做」時,這樣的行為才是有道德價值的行為。這個考題沒有考量到康德所提倡的區分。對康德來說符合道德要求的行為,跟具有道德價值的行為不同;只有為了道德而道德的行為才具有道德價值。2
最後,就是不思考。或許有人會為這類考題辯護,指出光是「知道哲學家的『立場』是什麼」就能帶來好處,例如說:有助於是非判斷。只要想一下我們平常是怎麼拿別人的立場來支持判斷,就會發現這種想法是錯的。如果我們的推論是
某哲學家主張P是正確的
因此,P是正確的
這會成為「訴諸權威的謬誤」的典型案例。我們除了面對「不同哲學家有不同說法」時不知所措之外,更可能會因此必須接受各種噁心、變態、極其不道德的結論,比方說
- 奴隸制度是ok的,因為亞里斯多德認為有些種族的人只是看起來像人、聰明一點的動物。
- 避孕、同性都是不道德的,因為多瑪斯認為這些都「不自然」、「不符合上帝為性器官設定的目的」。多瑪斯甚至認為自慰比強制性交邪惡,因為後者「至少」還會導致懷孕,「至少」正確地使用性器官。
- 階級輩份很重要,因為朱熹說「凡以下犯上,以卑凌尊者,雖直不右;其不直者,罪加凡人之坐。」3
- 男尊女卑,因為孔子如此說,4康德也不遑多讓。
- 希特勒萬歲,因為海德格如此說。5
這種不思考,讓我們容易受到統治者的洗腦。仔細回想一下,為什麼之前的統治者,特別強調要為了「提升道德」而「研讀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不就是因為他們可以藉由選擇性呈現「聖人」毫無推論的「斷言」,而塑造合乎他們統治的順民嗎?
##理由才是重點##
我之前在〈與其考國文,不如考洪蘭〉一文中指出,一個對於哲學系大一新生來說偏向簡單的作業題目可以是「洪蘭教授反對停止採計國文的理由是什麼?你是否贊同?」。
雖然這樣講可能過於抬舉洪教授,但是對於哲學該怎麼教、怎麼評分,除了選擇題之外我們有太多更好的選項。舉例來說,就同樣的議題,一個適當的題目可以是「彌爾與康德對於電車難題可能會有不同的解答,試論他們的爭議點在哪裡。評價哪一方比較有道理」或者甚至非常簡單地「你認為是否應該刑求?為什麼?」不論是前者或後者,讀過哲學家提出的「理由」而不只是「立場」都會很有幫助:我們可以看到過去哲學家提過哪些我們該想到卻沒想到的東西,犯了哪些我們同樣可能會犯的錯誤等等。我們可以找到好的論點,並藉此發展我們自己的思想。
我不相信學生可以一次性地解任何版本的電車難題,或者任何嚴肅的哲學問題。事實上,最專業的哲學家彼此之間也有意見的衝突。(不過這可能是因為這樣這個學科才活得下去。)然而,在撰寫這種作業或考試時,我們可以藉此去搜集各種證據,找到理由並且加以評價、判斷。(不過仔細想想後者可能比較不恰當,因為短時間內寫出漂亮的文章跟是否有能力是非判斷是不同的能力。)我們所需要的,就是不斷藉由這種練習,逐漸培養良好公民的能力。6而如果哲學只是拿來死背、拿去考選擇題,那真的只能說沒用。
##Notes##
- 不少恐同團體認為如果男孩沒有爸爸模仿、女孩沒有媽媽模仿,會男不男女不女。然而,對於性別平等有基本認識的人,都知道降低性別刻板印象傷害的重要性。
- 不過搞不好課本就這樣教。如果是這樣的話,這是更嚴重的問題,嚴重到我認為各大哲學系應該聯合起來申請國賠。沒教就算了還教了錯誤的訊息。
- 當然,對於朱熹是不是哲學家,可能不是沒有爭議。
- 孔子是不是哲學家也有所爭議,可參考〈學習《論語》就是學習哲學嗎?先提出哲學問題吧! 〉。
- 認真的,有興趣可以查一下「海德格」與「黑色筆記」。
- 當然有人可能會問說,那老師要怎麼改?這個問題分成兩個部分。首先是「老師有沒有能力改」。老實說沒有提供足夠的訓練,我是很懷疑目前的老師有沒有能力改。第二個則是「要依照什麼標準改」。用最簡單的說法,就是看同學在寫作時,有沒有提供足夠的理由支持自己的論點。對此可以參考朱家安的〈沒有標準答案的哲學,該怎麼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