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粗略觀察到的四種思維方式

(這篇有點是測試,不知為何我上一篇一直發不出來,就寫篇短文測試一下這樣)

思維方式大概有以下三種;

1.自然科學式;把問題表層化和簡化成各個單一原子,接著用複雜而精細的工具分析的因果和原因。
2.社會科學式;假設社會整體是存在的,而以各個不同角度和層次切入分析整個社會問題。
3.人文學科式;探求問題背後更複雜且深層的文化脈絡,以及人性的慾望和情感,試圖找尋最核心的問題。

就例如說教改;
1.填鴨式教育不符合科學原理原則,是無效的教育方式。
2.台灣產業面臨轉型,填鴨式教育只能訓練出大量中階技術人才,而這已經不符合台灣產業需要的,因此要改變。
3.填鴨式教育違反人性,也違反啟蒙精神,只是把學生的物品而不是當人來看待,因此需要廢除。

大概是這三種,當然這三種會交互運用,各門學科也會應用,而台灣常見的是第四種,就是儒家的思維方式,把問題簡化為單一元素,但卻又沒精細複雜的工具,只會把問題簡化為個人問題,再把個人問題簡化為道德問題,討論道德問題時的基礎是以道統作為基礎,這種思維方式說要淺也不算淺,要深也沒有很深,要結構也沒結構。

4.喊出要教改聲音最大的是李遠哲,因此認定李遠哲主持教改(其實是錯的,主事者是吳京),探討主事者李遠哲的個人道德修養,之後再輔以整個教改有無違背道統基礎,很明顯的教改就反對這套,因此儒家會反對之。

泛道德主義在台灣各處都看的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