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了一個動態回應尤老師,全文如下:
好啦,難聽的話還是要有人來說。
這篇文章裡,輔大哲學系主任尤煌傑主張這個社會的企業應該多給哲學系畢業生一些機會,因為哲學系的一些優點目前沒有被社會看見。
尤老師的主張有些我同意有些我反對,但是不管是哪種,我認為尤老師的舉證和說明都不太夠,我擔心這會造成反效果,讓讀者覺得這篇文章看起來是個哲學人在說大話。
#1
我同意文章裡對邏輯和「有系統地學到為什麼是如此主張的道理」(雖然我不喜歡這個寫法)的說法。但我不覺得哲學的效果有文章裡寫得那麼神,包括:
// (學會了邏輯,)做事情會用大腦思考,不是用膝蓋做反射動作。//
就算一個人沒上過哲學系的邏輯課,也不至於淪落到用膝蓋思考那麼差好嗎?其它科系都沒有思考訓練嗎?
我可能只是在挑語病,但我認為哲學人在談「哲學╱思考」的時候,應該用更精準的詞彙來描述哲學在思考訓練上和其它科系有什麼不同,而不是講得好像你只有在哲學系才能學到思考。這種講法不但不符合事實,也不符合哲學訓練要求的嚴謹。
// 可以讓工作少走冤枉路,安排事情更有條理。…本人走在輔大校園常常遇到其他科系的系主任對我誇讚哲學系的學生到他們的系學習不同的專業,竟然學習成效比原科系的學生更佳。//
我相信哲學訓練能提昇跨領域學習能力,我實際上體驗過。但這只是我自己的經驗,所以除了一些特殊脈絡的討論外,從來沒有單獨拿出來講過,因為我知道講了也只是老王賣瓜。當然,這篇文章引用其他系主任的說法,看起來是好證人,然而考慮這三件事:
a. 這方面我真的不知道,不過可以想一下,系主任之間對學生的表現是不是報喜不報憂?如果你的學生轉到別的系,表現很差,那個系主任會跟你說嗎?
b. 有些哲學系的轉出率滿高的,前陣子尤老師抱怨輔大哲學系一年就轉了一個班的人數出去,還上了新聞(http://bit.ly/2s8AeAF )。這樣想好了,如果我的系今年轉了一整個班的人到不同的科系去,當中有三個人優秀到值得他們目前的系主任跑來跟我說他很不錯,我大概不敢說這是我們系的訓練效果使然:一個班裡面至少有三個人是值得誇耀的人才,這應該是很正常的事情,抽籤分班都抽得出來的。
c. 基於明顯的理由,哲學系的輔系和雙主修比例也一直都很高。(配合(b)服用)
當然,這些初步質疑,並不能顯示尤老師的判斷不符合事實。不過,我認為如果哲學系真的在乎這件事,就不能單靠直覺和傳言來證成它,特別是在其他可靠的證成方式並不貴的時候,例如說,透過合法管道蒐集學生的成績資料去跑統計,看看能不能觀察到顯著差異。
#2
這篇文章的另外一些論點,在字面上我就無法接受,例如:
// 哲學系畢業生對人性的理解勝過任何科系,當其他科系致力於傳授科學與技術時,哲學系的學生在系統性地學習有關「人性」的理論(例如:哲學人學,以及各學派不同主張的比較與批判)。他們以四年時間預習了常人一輩子才能參透的道理。這些道理與現代經營學所需要的能力是直接相關的根本學識。//
尤老師真的打算主張說,哲學系學生在「人性理解」和「現代經營學」上表現得優於其它大學生嗎?
事實上,在那些跟「人性」最有關聯的領域(例如政治哲學、道德心理學、跟心靈有關的形上學議題),當代哲學家往往開始向其它領域尋求支援。主張哲學對於「人性」有獨到見解並且優於其它學科,我認為是小看了其他學科在這方面的貢獻。
#3
我知道有些哲學教授擔心哲學系一間間垮掉,然而,這並不代表當他們覺得自己幫上忙的時候,他們真的幫上了忙。觀察這幾年各種為哲學出頭的方式,我自己的經驗是:
a. 如果你要直接跟社會說哲學或哲學訓練有多棒,你得要有很好的證據,好到連那些不了解哲學在幹嘛的人都看得懂,並且至少初步看來合理,例如這個連結裡關於GRE和英國杜倫大學的研究: http://bit.ly/2sSDAER
b. 就算手上沒可用的證據,你也可以在社會面前直接展現哲學訓練的結果,例如說,如果你會政治哲學,那就用政治哲學來談議題,讓大家對社會事件有更好的理解。當一個哲學門外漢因此獲得這種好的理解,他會直接驚嘆哲學的效果。
c. 避免做一些有反效果的事情,例如用不好的論證公開主張哲學很棒。
https://www.facebook.com/krisnight/posts/1418848621497693?pnref=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