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郭柏宏)
#1
最近高中國文的文言文白話文的論戰,基本上就是教育部要把文言文縮減到十篇,學生想要多納入韓國,日本,台灣乃至於越南的文言文(至少在十八十九世紀前漢字是漢文化圈主要的文字),而反對方主要為國文系中文系的大佬,他們認為應該放入繼承中國道統的固定那幾篇,並且認為理解並繼承中國文化道統就等於理解中華文化就等於理解台灣文化(因為台灣文化主流是漢文化,而道統掌握漢文化的核心),大抵就是這兩派爭論,背後同時有中文系大佬和台文系大佬在搶主導權的意味。
我的看法是:
一、 只有中國文化道統才是繼承中國文化繼承漢文化,並以此認識台灣文化,
這裡會出現幾個問題:
台灣作家蔣渭水的不算經典?韓國作家寫的不是經典?日本作家寫的不是經典?只有中國作家寫的才叫經典?
邏輯上的問題:
中國是1911年才成立,中國國族主義自從梁啟超1905提倡,現代中國官方認定五十六個民族,那些都是中國文化,難道台灣也都有那些族裔和文化嗎?以及說在現代的中國成立之前也有不少漢族移民到東南亞乃至美國都擁有中國城,難道海外移民在1911年之後他們就要無條件服膺於現代的中國政府嗎?並且期五六代乃至十幾代的移民的後裔在原生母國就擁有繳稅給中國政府以及服從中國法律的義務嗎?就自動享有中國人民應有的權利嗎?再者文化傳播過程也是會演變的,好比台灣的氣候和地理環境就和中國黃河流域不同,就算都同為漢文化,難道都是一樣的嗎?甚至是可以被幾本經典和政權統治者代表嗎?
我想上述的這些問題足以證明文化本質主義的荒謬了。
小結:中國文化不等於中華文化不等於漢文化不等於台灣文化。
二、 目的性:
文言文的教學目的到底是什麼?
(1) 假如要培養基本表達和論述能力:
那麼該著重的是論證論述、邏輯、資料蒐集和分析、問題意識、清楚而且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的能力。
該結合的是社會科學,尤其是社會學的寫作方式,以及哲學的問題意識分析和邏輯能力。
在這個目的底下,文言文乃至任何文學的東西連一篇都不該放。
(2) 假如要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和超越性:
這是屬於美學藝術能力的一環,那麼該著重的是如何分析和鑑賞藝術品的能力,而不是試圖在義務教育中培養每個人都成為藝術家,因為這不切實際而且也不符合專業分工原則。
結合的領域也該是藝術各領域(劇場、音樂、繪畫、雕塑、建築等等…),文學,美學等等……。
在此原則底下義務教育只能出現一篇到兩篇文言文,當作藝術品賞析即可。
(3) 假如把經典視作宗教教條:
那麼在現代社會中根本不該放入義務教育。
這是因為在十七十八世紀啟蒙運動以後以及十九世紀社會主義興起後,歐美的傳統就是宗教禁止進入校園。
台灣繼受西方文明,而且也自認為是文明的已開發工業國家,因此也該維持此一原則。
(4) 假如想要藉由經典理解傳統文化:
那麼在現代社會中也更好的選擇,一堆文化研究宗教研究也都有不錯的成果,若是如此該加強的是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哲學、語言學、宗教學等等……相關學科的基礎能力,該結合的是上述的學科。
在這目的底下,文言文基本上不會是首選,相反的其他基礎學科才是研究的必須,也因此文言文根本沒必要放入義務教育,文言文丟給大學相關科系研究即可。
(5) 假如是要培養學生世界觀和思維方式以及不同的看待人性的方式:
那麼應該是加強西洋哲學內容,首選不會是文言文,就算是文言文基本上也該由西方哲學架構詮釋後才能夠賦予那些東西現代意義,因為整個世界已經是以西方哲學建立的基礎運轉,其他文化只能退而求其次當資料庫。
因此文言文並沒不是必要,反而西洋哲學才是重要的。
(6) 把儒家當作宗教,而且作為台灣唯一的國教,並回到歐洲中世紀年代:
在此前提之下才有現在的文言文佔60%以上,而且還加上中華文化基本教材這類的設置。
說實在的要把國文當作「國教」(這點你們可以查查道統以及文化本質論是什麼),而且必須包含(1)~(5)的各種目的,這根本是猶不可及的夢想,實際上也是妨礙學生的競爭力(因為沒專業分工,以及跨領域整合和連結的能力,硬要以文言文取代這些東西那只是阻礙學生發展,阻礙台灣現代化),也只是把台灣學生綁死在1945年國民黨從中國帶來的保守派知識分子的實際上不存在信仰上而已。
三、 結論:文言文基本上沒有必要放入義務教育,就算要放入義務教育也僅僅是一兩篇即可。
1123
(郭柏宏)
#2
其實我沒說的是,我的論述能力以及手變的資料也不夠把這問題說清楚;中國在十九世紀時在遇到西方挑戰下,採取的作法是中體西用,保守派也延續這個論調,這我想大家都清楚,只是說知識體系並不可能不牽涉到背後的形上學預設,也就是說他們這種做法在各門學科幾乎是不太可能生存的,就算在政治學或社會學會討論到後殖民問題,但據我所知好比法農和薩伊德這些東西也是來自於國外的理論,尤其是歐美先進國家的學術反思之一,依然西方的學術體系,在哲學上,就算哲學對異文化的包容性較大,但堅持中體西用的依然是混不下去,好比現在的新儒家,台灣的鵝湖月刊社在哲學界這裡根本沒幾人(中央東海華梵以及零星指標人物看一看就知道了),哲學的狀況不用我多講了,他們遇到這種狀況當然很著急,想要各種機會反撲,2014那年的歷史課綱微調就是一例,但沒用,反撲失敗的另一個理由是他們並非台灣本土文化,也沒有台灣本土文化的土壤,要不然他們部會這麼反台獨,這可能又是另一個問題。而中文系所本身的目的就是最有可能收容那些人的(當然不限於新儒家),所以國文要改革相較是比較困難的。
PS;我是覺得那些人本質上和IS沒什麼兩樣,只差沒殺人就是了。
我認為有幾個問題,
一、雖說你舉的那些都是經典,但是跟台灣目前的主流文化(漢文化)關連太少(蔣渭水除外),如果每一個跟台灣有點瓜葛的文化經典都要放,那還少了一堆"經典",荷蘭、美國、東南亞各國、原住民等等,這樣無限塞下去我看國文課可能連假日都要開課了,再者,文言文跟中國本身是沒有絕對相關的,文言文的出現,現在認定的中國還未出現,所以扯上中國政府就有點不知所云。
二、我認為現在多半的論述都是要文言文能夠拯救世界,但拯救世界並不是文言文的目的,就像你不會說要週期表代表整個化學或是要週期表能幫你當一個合格公民,所以我認為除了(2)、(4)有較高的關聯性外,其他的可有可無。
(1)基本表達和論述能力,原則上應該在小學跟國中就要教完了,至於較高階的,我認為應該直接開另一門必修學科而不是放在國文科裡,若真要整合壓縮的也不是文言文的部分而是除了文言文的部分。
(2)部分同意,但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並沒有要培養出能多高深的文言文的能力,具備分析和鑑賞即可,另外,文言文作為文學本身就不包含於藝術,它們只是有交集而已,最後台灣基本上主流文化就是漢文化,所以獲得特殊待遇也是很合理的。
(3)確實有一部分人把文言文當宗教,不可否認,但特例不能當作範例~宗教不討論。
(4)文言文並不是只有讀經典,還有語法結構,字詞意涵等等,讀經典確實有助於理解傳統文化,因為它們所處的時代重疊,但更重要的是藉由學習文言文能幫助白話文的使用,白話文許多字詞是源自文言文,或是成語或是片語,打個比方,你可以記住公式,也可以解一兩題,但你學會原理,會推導公式,你能解的題就不會只是一兩題,甚至還能推導出新的公式,文言文的主要功用是讓你在運用白話文時能更靈活的使用字詞。
(5)說實在這是公民課要教的吧~
(6)把儒家當作宗教也不是說不可以,有個國教也是挺潮的,反正掛名歸掛名,但我覺得台灣似乎偏佛道耶~儒家只剩廟吧,不過這跟文言文好像沒啥關係~
三、結論:文言文基本上要放入義務教育,放入幾篇隨意,所謂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但麻煩尊重專業,最後,大部分反對文言文列入必修的人都把文言文綁一堆莫名其妙的價值,然後又要文言文能辦到,“文言文不是用來拯救世界的”,就像修台灣史也沒法讓你做個好公民,但不代表台灣史就沒有列入必修的價值,好嗎~放過文言文吧~把三角函數拿掉才能拯救莘莘學子。
1123
(郭柏宏)
#4
我想,你可能沒看清楚我寫的第一段,這次的文言文要放入那些文章?
<送王君入監獄序>
蔣渭水
台灣文言文作家
<大甲婦>
https://goo.gl/ah8Mbg
阮蔡文
日治時期台灣文言文作家
<七星墩山蹈雪記>
中村忠誠(號 櫻溪)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派駐台灣的官員,也同時是一位人類學家和漢學家
〈赤崁筆談〉
黃叔璥
清領時期清朝政府派駐台灣官員
〈番社過年歌〉
清朝詩人 陳肇興
這些東西對那些大中國主義者認為都不能放,認為只能放他們認為的繼承中國道統的文章,好比唐宋八大家等等…,以及說他們認為文言文最好能增加(現有的是50%以上),外加包含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列入必選(就是必修拉)。
就這點來說,是那些推動文言文教育的大老再亂搞。
再者,你認為文言文選文要專業,那麼台文系的大老都沒有專業可言嗎?只有中文系大老才叫做有專業?這種說詞我是聽不下去拉。
1123
(郭柏宏)
#5
關於1.,論述能力是語文能力的基礎,有了這基礎才會有文學之類的東西,我想這點不用我多說吧,若是這一步沒學好,那要說學到文學乃至於文化精隨等等…都是假的,也因為如此這是必要的,所以應該放入義務教育內容,反觀文言文就不是如此,那東西並非必要的。至於你說這東西不應該放如國文學科裡,這點來說國文科主要是教授語文,語文能力的訓練不放在國文科不然放在哪裡?
關於2.,文學本身就是藝術的一個分支,怎麼看待藝術的當然也就應該以這標準對待文學,這是很理所當然的,文學底下的文言文當然也就該被如此對待。
關於3.,我說實話,這次弄反對這十篇文言文選文的聯屬的學者,作法上根本是把文言文當作宗教看待了。
關於4.,要理解文化,在現代這個時代有更先進的工具,而且也不僅止於侷限於語言和文字,這些工具和方法應該是研究的必須才對,反而文言文就不一定是了,好比說要理解自己的族譜和家族文化,社會學和人類學都還是遠遠的比文言文還要好用。
關於5.,若你反對這個理由,那麼同時也會反對到那些抱持文化本質論者的理由。就算你的理由和他們不同,那麼假若國文科沒這功能,是否應該把國文科的一些時數撥到社會科呢?
關於6.,那些抱持文化本質論者的作法基本上已經把儒家當作宗教,四書五經當作經典,而文言文被侷限於特定內容裡了(不一定是四書五經)。
當弱勢文化遇上強勢文化後,而且逼不得已強勢文化的成果作為社會運作基礎時,那麼搞一堆中體西用根本不可行,唯有完整移植強勢文化的框架和結構,並在強勢文化的結構中尋找舊有的文化核心相似或者可以發會作用的位置這才可以持續運作才是。我這篇提到的1.~5.,就是西方學科分工和位置來看文言文的功能和角色的,但從1.~5.中我也看不到文言文必須被放入義務教育的理由在哪裡,就算退一步來說是2.也只是勉強一到兩篇即可。
首先,漢文化是目前台灣文化的主流,中文也是這個文化使用的語文,同時也是台灣目前的第一語言,而作為義務教育,教授主流文化下的基礎知識是很合理的,所以高中國文一直以來就是中文系的初階版,是中文體系下的一環,台文系畢竟還是中文系的分家,也是近幾年才分出來的,事實上到目前為止中文,台文都還有諸多爭議及曖昧不明的地方,台文系大老有其專業,但在義務教育及高中國文的前提下,採納程度本身就會低於主流的中文,我並不反對甚至贊同將這些文言文放入高中國文的教材裡面,只是如何放,比例如何,如何呈現文言文的演變,需要專業上的討論(包括中文系跟台文系),而我非此專業,我只談論邏輯問題,而在這裡的邏輯問題是,重中輕台在目前這樣的脈絡下是合理的。
關於另外一段,
1.為什麼國小叫國語,國高中叫國文,因為國語重點就在"語",語文能力的基礎,所以基本語文訓練在國小就應該要教完了,不是國高中的重點,國高中叫做國文,重點"文",文學,而文言文就屬於文學的一部分,所以若要培養進階的語文能力,最好的選擇是開新學科,我倒是蠻贊成開新學科的。
2.我不同意文學包含於藝術,它們只是有交集,而且說實話,藝術本身就可大可小,我高中的數學老師曾摸著寫滿公式的黑板說好美,從這個角度,數學也能是藝術,所以藝術範圍本身太過主觀,討論這個沒意義。
3.反過來說,或許給出那十篇的教授們也把他們的專業知識當宗教在拜了,誰把甚麼當宗教,太過主觀討論沒啥意義。
4.理解文化只是功能之一不是功能的全部,重點還是文言文對於中文演變的價值。
5.我是不在意我反到誰,因為那跟討論主題沒有關係,“培養學生世界觀和思維方式以及不同的看待人性的方式”,假如這要放進義務教育裡,那我認為它應該放在公民課,至於要不要撥時數,撥也是全科目一起撥,沒理由要國文科負責,這本來就不該是國文科教的東西。
6.我對文化本質論者沒啥興趣,至於四書五經如果有適合拿來當作文言文教材的倒也無須避諱,文言文可以侷限也可以不侷限,重點在有無合理的理由,而這理由是由專業判斷的,不是說它有侷限它就有,說它沒有它就沒有。
我認為這裡有點扯到義務教育存在的理由了,我不會說學數學沒辦法讓我看得懂法律文件,所以數學沒用應該廢除,如果數學有符合我國想透過義務教育給予自己人民某些基本能力那他就可以存在,而目前我對文言文目的性的認知上,文言文是有在這個期望內的。
1123
(郭柏宏)
#8
1.台文系由中文系分家是有其歷史緣由,荷蘭治理台灣時代傳教士有傳入拉丁字母書寫台語的的東西,又叫台羅文,這東西到日治時期成為台灣人民書寫的主要文字,到了國民黨來到台灣後,把台語改稱為閩南語,而且禁止台羅文書寫,不只是台羅文,連原住民語言都被禁止,只能寫國民黨認可的北京話,而台灣鄉土文學研究也被打壓和禁止,好比余光中就是當時鄉土文學論戰國民黨的主要砲手之一,在這情況下不要說什麼台文系了,台灣文學根本是被禁止的好嗎。而到了1996年台灣民主化之後已開始本土化,那要做台灣文學研究也要有工具和資源吧,那些資源從哪來?就只有中文系和社會系能提供,中文系提供文學領域的資源,社會系提供文化研究的資源。在這歷史背景下並不是台灣文化由中國文化分出來,也並不是屬於中國文化的一支,而是國民黨打壓台灣文化後,要重新復興需要有資源,只能藉由中文系和社會系而來。
2.你的重中輕台那裏會牴觸到實際的文化研究,就算承認台灣主流是漢文化好了(這點其實有蠻大爭議的,我就先假設為真好了)這怎麼說?我這裡舉的例子,好比漢服的例子,漢服傳播到日本會因為日本的文化,族群地理氣候不同而產生和服,和服和漢服有差異這我想大家都同意吧,那麼越服和韓服也同樣是如此吧,好,那麼你的說法比較是像什麼?因為後來中國發展出旗袍了,因為中國代表漢文化,所以和服,越服,韓服都不存在(就這點來說台灣的國服是旗袍,但台灣既不產馬,也不利於馬的作戰,更甚者氣候也不適合穿著旗袍,台灣國福定為旗袍本身就很荒謬),或者是更退一步說,和服,越服,韓服都是漢服底下的一支,所以旗袍的研究要大於和服,越服,韓服,或者說和服,越服,韓服都是屬於漢服的一部分,所以旗袍就足以代表上述那些東西。這種說法相當的荒謬。說真的,這種說法也是道統論的一種變形而已。
3.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和保守主義會如何看待文言文?
假如是自由主義者會認為若是非必要國家盡量減少干預越好,假如是社會主義會認為教育是一種啟蒙,而且會從平等的方向切入,若是從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角度來看文言文都不是必須,也是會反對放入這東西。
相對的保守主義就站在傳統文化的立場,他們的論述是就算是民主法治也是奠基於文化的基礎才能發展得出來的,若以這角度來看,是比較有可能贊成文言文放入義務教育就是了。
因為義務教育有兩種功能;一是訓練學生基本生存能力,二是盡量讓學生看到整個社會各種不同面向和生活方式。本身應該不是幫學生做選擇,也不是認定好一個最好的東西強迫塞給學生,因為你硬塞給學生的東西不見得對學生來說是好的,也不見的是學生要的,這就變成是一種威權。那麼文言文是那一種問題?應該是給學生看各種生活方式的那裡吧。頂多也只是一到兩篇就好了。
1123
(郭柏宏)
#9
既然台灣已經西化了,那就要按照西方的標準和現代學科分工和結構來看,而不要再以說文解字的方式亂解讀亂套到現代社會,這麼做根本只會讓整個社會運作的不順利,而且也早晚會被淘汰。
1.這不是國小的事情,國小的認字量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沒那麼夠,比較是高中階段才有的能力,就算這點先不論,也暫時先承認你的假設是對的,那麼為什麼高中要獨立另外一個學科?為什麼要以另外獨立的學科取代學生應該有的訓練?這點你還是沒講清楚古文的必要性在哪裡。
2.文學本身就易藝術的的一支,哪來的不是?是不是藝術哪來的沒意義?
美學為何被稱為美學?
2.1.最理想的社會文化樣貌
這就好比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吵的類似的問題
2.1.1.對未來生活和文化的想像
2.1.2.對當下社會文化以及核心的批判,或是試圖找出社會文化的限制和框架的出路
2.2.掌握到現有文化社會更深層的東西,沒辦法被言語完全的描述出來
這一塊也跟傳統形上學人物神三分的概念有關,在上帝之下每個人平等,所有的物都是人可以可以利用的東西之類的,只是這個上帝在近代(文藝復興)後一直被挑戰和質疑,但人在物上的價值觀還是一樣。
2.3.美學只是形式
這一塊比較是從自然科學為基礎以此脈絡做論述的方式
2.4.美學只是點綴生活之用
這是台灣大多數的一般人甚至政府官員對美學和藝術的看法,這種看法當然跟不上國外的藝術。
3.你提到文言文要交給專業的而不要進行公民審議之類的,那是不是也是把專業知識當神在拜?
4.若是要理解文化功能的演變,那我想人類學和社會學的研究工具都比文言文還要好上太多了。
5.你提到公民,在日治時期台灣的文學和文人是用筆號召群眾以及挑戰殖民政府和進行啟蒙運動用的,也不用扯到日治時期如何,不論是西方國家還是拉丁美洲國家的文學大都和政治和社會直接相關,就只有國民黨來台灣後認定的藝術(包含文學)是統治者附庸風雅的花瓶而已(台藝大的創校目的是拿來勞軍用,可想而知台灣的藝術會發展到什麼樣子),但這根本不符合現代社會需要,扯到這裡好像也太遠了,國外的國文科也都帶有公民教育的目的,也大都和歷史以及公民結合。
2017/8/30蘋果日報蘋論
美國的英文教材分成六單元;
5.1.虛構和非虛構;如何確認真實?
5.2.短篇小說;衝突總是壞的嗎?
5.3.非虛構作品的種類;什麼是重要的知識?
5.4.詩歌;更好的交流需要文字嗎?
5.5.戲劇;如何確定我是誰?
5.6.民間文學主題;群體如何塑造我們?
可以反觀現在的文言文都是那些東西?
6.現行國文科課綱佔約45%~60%,即將降到45%~55%左右,有必要到這麼多嗎?以及有必要有文化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嗎?
1.我認為更好的時間順序是,傳教士到台灣→原住民語轉變而來的新港文→中國沿海居民到台灣,引進閩南語→閩南語在地化成為台語→傳教士為了更好的紀錄之類的理由,台語有了書寫的方式出現台羅→台語成為當時強勢語言→日殖時期→台語跟日文並行→日文高等,台語低等→日本戰敗國民政府遷台→日文消失,台語及其文化系統受到打壓→中文或說北京話成為強勢語,並逐漸本土化持續到今天。
台語或是台羅文曾經是強勢語但現在已經不是了,不管它是基於什麼原因,這是鐵板釘釘的事實,況且說到底,台語既不發源於台灣,書寫用的羅馬拼音也是荷蘭殖民下的結果,時間沒有新港文的早和正當(至少原住民是第一個到台灣的族群),台羅現今會的人就那幾個少數,基於此,台語與其它劣勢語言並沒有優先於中文的理由。(強勢語的出現本身就是踩著其他語言的屍體而來的,沒有誰比較優秀,風水輪流轉而已)
2.首先中國並不代表漢文化,中國並不代表漢文化,中國並不代表漢文化,這很重要所以說三次,漢文化包含的範圍是幾千年的時間以及廣大的土地,中國是包含於漢文化這個集合的一部分而已,只是因為中國領土範圍跟受漢文化影響的範圍幾乎重疊,所以中國可以視為漢文化的活化石,所以在這樣的前提下其,漢服傳到日本在那裡文化變化下成了和服,傳到韓國成為韓服,傳到越南成為越服,漢服傳到台灣自然會演變出適合台灣環境的服裝,但這裡有個問題,台灣文化上一直都與漢文化藕斷絲連,而最後一次分家就是國民遷台,帶來了相對純的漢文化,在這個衝擊下,台灣的原本發展出的台服又跟旗袍再次融合,就先簡稱台袍好了,這時台袍的血統上,漢文化在台轉變成台服(1/2漢服1/2原服),日殖時期台服轉變成台和服(1/4漢服+1/4原服+1/2和服),國民遷台,台和服再次轉變成台袍(1/8漢服+1/8原服+1/4和服+1/2旗袍,台袍成了目前台灣的主流,也就是當我們在研究台袍的發展時,旗袍有較高的優先權是很合理的。
3.自由主義跟社會主義與文言文之間的關連我覺得還需要更多論述,況且,台灣目前應該算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倒是不用討論,然後保守與自由主義,不會有哪個國家只有其中一派,通常都是一個拔河的狀態,若是完全的自由主義,文言文非但不用放入義務教育,而是義務教育本身就不會存在,所以如何取捨正是討論的重點。
回第二回覆
我覺得這段太過於主觀,也沒論述或是根據,討論沒有意義,pass。
1.我認為國小夠了,因為整體環境還是白話文,原則上不用上課,正常台灣人都能講出能應用的白話文,所以補點基礎邏輯跟識字並沒有想像中困難。
語文能力無非就用詞與邏輯,國文科教授的即是用詞及更深的語法,如同英文科教授用詞及語法那樣,而我這裡說獨立出來的是邏輯,邏輯可難可簡單,若是要進階的邏輯教學,獨立出來更適合,就像你不會要求英文科教授語文能力裡的邏輯,那國文科也不該教授語文能力裡的邏輯。
2.所以一本講解股市的書算是藝術 ? 一本用英文寫成用來講解股市的書算不算藝術 ? 那一個用文言文寫成的講解股市的書算不算藝術 ?
3.不然何謂尊重專業 ? 如果醫生處方是要公民審議,法律判決要由公民審議,一個設計師的設計要公民審議,一個老師如何教課要公民審議,不如直接廢除義務教育吧,打倒專業就沒有拜神的問題了,一勞永逸。
4.確實,但那不是文言文的主要功能,所以即使為真也不影響結果。
5.假設好了,該國主要語言的那科必須有具備你提到的公民教育目的,但前面又講到國民政府來台後並沒有做出好的示範,也就是源於那時的國文科本身就不包含這個新興的目的,我當然不反對加入這個範圍,但作為新加入的內容,好的做法不應該是壓縮原本的內容而是撥給他時數,不如就拿一點公民課的時數來用用吧。
沒有想到你會相信蘋果日報,我以為蘋果日報是娛樂用的…不過假設真的如此,文言文其實可以放在5.2、5.4跟5.6,話說美國都不用教文法?這麼帥,難怪我美國朋友跟我說不用在意文法對錯,一堆美國人文法也是隨便用。
6.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