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為大

余光中去世時引起了許多評論,於是有人反過來批評「死者為大」,要求人們「不要鞭屍」。當台獨人士詹益樺自焚時,張大春隔日以「誠徵胖子」說在搞運動的時候燒起來才比較好燒。當轉型正義討論在檢討蔣中正的獨裁政治時,有一種聲音指出得「功過並陳」。

我們應該在何時、以何種方法評論死者才恰當?關於「死者為大」,我們可以想到這幾種說法:

一、死者不會回應:無論我們怎麼批評死者,死者都不會回應和拒絕,所以我們應該幫死者設想他活著的時候會接受的說法和作法,對於他才公平。

二、將心比心:有些因死者去世而感到沈痛的人,考量到他們的心情,我們應該在減少這些人的傷痛的情況下進行討論。

三、歷史關懷:一旦人死後,他的道德地位和死後已經不同,由於死者的主觀意識的消失,我們只該將死者的生平作為盡可能客觀的歷史來詮釋。

這三種說法提供三種完全不同的判準及作法。第一種說法涉及了生者與死者的相處方式;第二種說法則涉及了活人社會本身的和諧與同情;第三種說法事實上只提供了一種詮釋的方法論。

或許你會覺得,這三種說法都有些道理,因為這或許符合你的價值選擇。然而即便是如此,這也無礙於我們評論死者,因為無論我們對於死者的態度為何,我們在思考的始終活人的事:我們該如何相處?

▌烙哲學
◎ 作畫:沃草
◎ 加入烙哲學一起抬槓: http://citizen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