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有、男治、男享的父權機器解剖

.

幾天英國新聞報導,在倫敦的夜間巴士上,有一對情侶遭到言語騷擾、暴力相向。一群年輕人要求這對情侶表演接吻,而言語騷擾的內容包括談論性愛姿勢、評論這對情侶為什麼會喜歡彼此等等。即使這對情侶委婉拒絕,甚至企圖聊天、講笑話、裝病來化解僵局,仍然無法脫身。

這對情侶做了什麼事情,讓他們引來如此麻煩?似乎沒有,不過他們是一對女同志。

這件事情當然凸顯對性少數暴力的嚴重性。然而,更重要地,提醒我們父權體系對社會以及生活在社會當中的許多人的傷害。以下我將談論哲學家曼尼對於父權(patriarchy)、性別歧視(sexism)、仇女(misogyny)三者之間關係的分系。1具體來說,我們會談談什麼是父權,性別歧視如何合理化父權,仇女如何捍衛父權。

父權:實現男人社會

曼尼認為父權體制就是藉由性別角色設定來實現一種男尊女卑,讓男性可以輕易獲利,而女性多半只能順從男人的想像,從事男人撿剩的職位,照顧或輔佐男人。2

觀察一下,哪些事情女性來做特別容易被攻擊,就可以看出父權體制有多嚴重。舉例來說,「穿裙子的不適合當總統」;不在家照顧小孩就是失職的母親,父親卻極少因此失職;一樣不結婚男人是黃金單身漢,女人是剩女,不生小孩的更是自私;穿著打扮不符合男性審美觀的,不是蕩婦就是古板;女性有義務露出甜美的笑容。

性別角色就像劇本,要女性照著男性的期待去演出。女人就是「欠」了男性,男人就是「有權擁有」性愛與關愛。特別是針對女同性戀的敵視,來自這些「叛逆」的女人不願意乖乖照著劇本演出,跟男人交往,幫男人生小孩;而在倫敦的案例中,更是不願意提供給男人一些娛樂。

但為什麼有些人會覺得「女人就是『欠』了男性,男人就是『有權擁有』性愛與關愛」?

性別歧視:說明為什麼男人社會合理

依照曼尼的理解性別歧視是合理化父權體系的一組信念。3(要稱之為「意識形態」(ideology)也不為過,但這點我稍後再談。)本質上,性別歧視宣稱「男女大不同」,然後再以此「推論出」不同性別的人要得到不同的待遇,必須做的事情不同。(這些人多半也相信性別只有男女兩種,不符合這兩套劇本的都「不正常」。)

生理上確實可以有所差異,但是這些差異是否可以支持純粹以性別來「分工」就是另一回事;此外,就算有些事情是只有特定性別才能做的,也不代表這個性別有義務為另一個性別做這件事。

舉例來說,「男女大不同」,沒有子宮的人無法懷孕、不會懷孕的人無法哺乳。然而,這不代表女人有義務要懷孕,不代表女人有義務要替任何男人懷孕,更不代表有義務替你這個人懷孕。生理上可以哺乳不代表有義務哺乳,更不代表其他性別的人就沒有義務照顧小孩。但似乎就是有人這麼認為。

再舉例來說,多數的男人可能只對特定性別的人有性慾。但這不代表女人有義務要去滿足所有男人、一些男人、特定男人、或者更直白你的性慾。女人沒有義務為了男人以及男人提出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穿上學生制服、高跟鞋、裙裝或維持特定身材,沒有義務表演或提供性愛給任何男人。但似乎就是有人這麼認為。

同樣常見地,事實上比較多政客是男性,不代表女人無能從政,有義務把各種職位讓給男人或男孩。但似乎就是有人這麼認為。

這些「就是似乎這麼認為的(男)人」,往往無法提出有說服力的論述,告訴別人為什麼這些「不同」可以支持差別待遇與不對等的機會。更嚴重地,他們往往忽略許多的「不同」根本就是他們所製造出來的東西:強迫女人穿裙裝,再說這是女人本來的樣貌;強迫女人溫順,再說女人本質溫順;阻擋女性從政,再說女人不適合從政;投入不同的學習資源,再說女人理工不好;從小買「女孩」的玩具給女孩,阻止女孩接觸「男孩」的玩具,再說女生本來就喜歡洋娃娃不喜歡怪手與汽車。這正好就是一種意識型態:一組靠著制度、器物、社會規範自我實現、維繫的信念。4

仇女:棍子和紅蘿蔔

曼尼相當具有影響力地提出,「仇女」就是父權的糾察體系,負責維繫父權的性別角色設定。仇女多半對女性出手,懲罰不符合性別角色的女人,並獎勵一些完全符合性別角色,甚至協助糾察性別角色的女人。

倫敦巴士的施暴,是仇女的典範表現:當女人不給男人性愛與關愛時,就訴諸暴力。台灣日前的許多情殺,也展現這種「這個女人是我的」這類「我有權擁有」的幻覺:一旦女人為自己做決定,就覺得自己該有的東西跑掉,所以可以訴諸暴力重新奪回或者毀壞。其它的懲罰手段,則包括藉由羞辱形成的社會壓力,要女人必須接受男人追求、求婚、替男人生小孩、維持身材等等;或者像日本某些醫學院一樣,刻意調低女性的考試分數,防止女性與男性公平競爭。

仇女自然也包括獎勵遵循父權標準的女性。自古以來,貞節牌坊就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把各種機會與職位留給「穿著得宜」(高跟鞋、專業裙裝、化妝)的女性也是。高舉「為家庭犧牲」的賢妻良母更是。

那有考慮到男性的感受嗎?糾察性別角色當然也包括針對「不符性別角色設定」的男人。對女性不感興趣的男人當然首當其衝,他們受到的邊緣化與鄙視相當明顯。不願意協助壓迫女性的男人是叛徒,比敵人更可惡。但是更常遇到的是各種對「男子氣概」的要求,制止表現「軟弱」情緒的男人,而男人因此承受的心理壓力與疾病從來沒少過;在家帶小孩叫做吃軟飯;從事「女性化」工作的男人更要承受來自各界的嘲笑。

結論

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所有人可以在父權制度底下「各司其職」,女性就乖乖地被壓迫,男性則必須團結壓迫女性。如此自然可以成就、維繫男有、男治、男享的社會:男人有權擁有女人的性愛、關愛、服務、禮讓,男人可以決定是否要實施獎懲,甚至強迫女性協助他們糾察性別角色,實現的就是讓男人享有各種方便、利益、滿足的社會,而女性只能撿剩的。

Notes

  1. 本文對於父權、性別歧視、仇女的分析主義來自 Manne, K. (2017). Down girl: The logic of misogyny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Down girl. Ch. 1。
  3. Down girl. Ch. 3。
  4. 有關男性可以怎樣強迫女性成為特定樣式,再宣稱那是女性的本質,可以參考Haslanger, S. (2012). On being objective and being objectified. Resisting Reality: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Critique. 35-82.。關於性別差異如何來自社會化,可參考 Fine, C. (2005). Delusions of gender: The real science behind sex differences . Icon Books Ltd.。
1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