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概念」第四講:「肯認」課後小筆記

「肯認」課後小筆記:

去年臺灣縣市長及多項公投提案的大選結果,掀起了這個社會對於「民主發生了什麼事」的省思。尤其是大選過程中,理性的政策辯論不受重視,反而是空洞的政治口號受到選民青睞;同志婚姻平權象徵的多元價值,卻在公投結果上,完全不敵反對方以偏狹和歧視觀點煽動選民的力量。這些現象不但體現了民主的脆弱,更讓人擔憂民主制度會不會在這個國家的未來中消失。而在這充滿敵我對立、價值衝突的社會氛圍下,重新思考90年代歐美盛行的「肯認」(recognition)概念,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找出突破當前瓶頸的方向。

為了幫助大家了解「肯認」,沃草公民學院經典「概念」講座,6月14日在 里山咖啡 - Satoyama Café 舉辦第四場活動,邀請到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吳豐維帶領大家一起探索、討論這個概念。

為何90年代歐美社會興起對「肯認」概念的討論及重視?吳老師指出,90年代初期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也讓「資本主義」v.s.「共產主義」的二元對立狀態落幕,造就了多元文化主義興起的契機。

在這樣的氛圍下,思想家們開始反思及批評資本主義的重要根基-自由主義。原因在於,過去在自由主義的設定下,國家必須扮演中立仲裁者、不偏向任何一方(無論強勢或弱勢),並以此發展出一套可以普遍解決所有分配問題的主張,譬如政府干預最小化的自由市場機制。但這也壓抑了多元文化、價值被看見的可能。

例如自由主義對於公領域、私領域的劃分,主張國家只能對公領域進行干涉,女性主義者就批評,這不但讓發生在私領域中的壓迫,像性別不平等、家暴等等的事情,沒有改變的機會,在這樣的處境下,也隱沒了女性多元面貌及個體間的差異。女性主義者以此主張,國家應該扮演主動角色,看見弱勢及多元文化的價值。這一類的爭論,讓「肯認」概念逐漸受到重視。

90年代思想家的批評,還包括另外一點,就是自由主義對接受「差異」的侷限。吳老師指出,以自由主義者而言,對「差異」最多就是抱持寬容的態度。但這頂多能達到「我看你不順眼,但我接受你存在的事實」。而在「肯認」概念底下,除了有「看見差異」的認知要素,更重要的是具有正面接受或評價「差異」的態度要素。

雖然自由主義和「肯認」似乎對立,但吳老師說,「肯認」並非從天而降的概念,它其實可以視為自由主義以「寬容」對待差異的價值延伸,有很高的概念連續性。也因為這樣,吳老師強調,由此帶出了自由主義的「肯認」政治:將寬容、尊重視為應該做到的義務,而將「肯認」當成一項美德,最重要的目標則是「追求合理的全面性主張之間的交疊共識」。

什麼是「追求合理的全面性主張之間的交疊共識」?吳老師指出,譬如統/獨、挺同婚/反同婚,每一項立場都可說是一項「全面性主張」。而對於民主多元社會而言,只要「全面性主張」是合理的,我們就應該尋求這些主張之間能夠相通、價值上相近的「交疊共識」。例如,雖然獨派、統派價值對立,但在香港政府粗暴鎮壓「反送中」示威的事件上,統派中有一部分,是站在支持香港公民的立場,認為自由、民主很重要,而這跟本來就珍視自由民主的獨派,就有機會產生「交疊共識」,化解彼此的對立並尋找共同目標。

講座結束前,吳老師感性地說,自由主義具有「改良主義」的特性,只要不放棄尋找「交疊共識」的可能,相信世界一定會越來越好。

如果大家對「肯認」有任何想法或疑問,在7月15日前吳豐維老師都會在線上,歡迎大家多多來討論區找他討論,一起來深入思辨「肯認」這個概念。

:loud_sound:【關於經典「概念」系列講座】

為您帶來,現代公民掌握社會的必備維度。
社會快速變遷,哲人們用盡語彙,試著解析與掌握世界。
人文的、社會的、經濟的嶄新概念,改變了世界的軌道,衝擊了人們的認知。
沃草公民學院,嘗試結合實體演講與網路交流,邀你一同深入探討,掌握現代社會必備的犀利維度。

:bulb:本活動由文化部補助

1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