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人文素養?

基本上只要在網路上撰文批評現在的國文課或文言文,就會有人跳出來護航說國文課與文言文很重要,會否定國文課重要性的人不但缺乏人文素養,還因為自己缺乏人文素養而妨礙別人培養人文素養。更極端一點的,只要批評說現在國文做為一個考科考太多冷門國學知識,也會得到類似的回應。

我很好奇到底什麼是「人文素養」;而這個所謂的人文素養又跟現行文言文佔高比例的國文課有什麼關連?與大量涉及冷門國學知識的國文考科有什麼關連?是溝通能力?冷門字彙的掌握?思考更全面?書背得比較多?關懷能力的增加?繼承比較多正統中華文化?

我相信至少概念上不能說人文素養等於國文/文言文能力,所以一個合法的問題是這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樣的關連?以及不論有沒有關連,人文素養的重要性是什麼?

我個人覺得人文素養是指關於人的事物,包含理解人的情感、行為、歷史等。古文只是讓我們理解古人的歷史與想法,但並不代表有一個決定性的地位。我會認為古文可能會是工具,但應該不是一個目的。而且我覺得問題不是要不要學古文,而是學到什麼程度。例如我們能夠學習古文的基礎形式,而有辦法閱讀簡單的古文?或者我們要成為新興古文大家,不僅會讀還要會仿作或是運用等?我認為高中教育不僅要兼具深度,還要處理廣度,因此古文外還要考量其他文學類別的教學,而非一直將焦點放在我們要教古文。不過好像也沒有人說要完全廢棄教導古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