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種族能得到和跨性別一樣的正當性嗎?

目前跨性別算是比較普遍在智識份子同溫層得到支持

但相較之下跨種族比較少被討論到

一名跨性別女子得到跟生理女性一樣的待遇是比較被支持的

但跨種族就不見得了

比方說某位生理漢人的種族認同是原住民

那他能獲得跟其他生理原住民一樣的待遇嗎?
(ex. 通過族語認證獲得35%加分)

某些學校可能有多元族裔保障

黑人有保障錄取名額之類的

生理白人但自我認同是黑人的跨種族黑人

能否被列入多元族裔保障內?

或者說這個跨種族門檻該怎麼設才合理?

就生物角度看

種族間生物差異其實遠小於性別間生物差異

理論上跨種族門檻應該小於跨性別門檻才對?

首先,一個原住民受補償,不見得需要是因為他認同自己是原住民。光是你爺爺奶奶的家被漢人拆了,你爸媽因歧視無法受教育和好好工作,對我來說就是滿好的理由去補償你。不管你在當代處境底下是否認同自己是原住民。

我滿支持以心理認同建立跨族群認同。只要有心,你也可以是原住民某族人或者某黑人文化的繼承者。(不過族群是否接納你,那就是另一回事)

不過這種認同不見得能合理帶來各種補償或優惠。以我來說,就算我現在心理認同是原住民,也不會讓我就馬上背負了被殖民的種種傷害,我依然是中產階級漢人家庭出身,從小沒有面對各種歧視和資源短缺。

如果你僅僅因為自己的心理認同和付諸實行,就無法避免承受社會不公(例如你因為穿著傳統而受歧視),那社會應該給你補貼。

如果你不會僅僅因為自己的心理認同和付諸實行,就無法避免承受社會不公(例如你自我認同是黑人,但根本看不出來是黑人,因此也不會受到刻板印象影響),那社會不應該給你補貼。

此外,我並不覺得生理是好標準。假設原住民的漢人好友早夭,其子自幼時就由原住民收養,因而繼承了原住民因受到殖民落入的種種不利,並且因為原住民的文化表現而受到歧視。假設政府是以真正準確的補償標準運行,那他就應該受到補償。

有一些針對文化的補償不見得針對人。例如若社會眼見原住民文化因為漢人殖民而不公平的陷入弱勢甚至瀕危,也有可能獎勵跟文住民文化有關的展覽、出版、影視作品或大學課程,並且不特別檢查這些東西的執行者和受眾是不是原住民。

最後,我覺得在思考關於弱勢的問題的時候,如果你的發問格式是「既然某弱勢可以獲得補償或優惠,那某個目前沒人考慮過但處境相似的A是否也能獲得補償或優惠?」,你應該先稍微了解那些弱勢當初為何獲得補償或優惠,這可以讓你的例子更準,對於被討論的族群來說也比較不會有攻擊性。

2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