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聊Pete Davis「無限瀏覽模式」】

最近在看換日線的一篇文章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5832,有了一些想法跟問題想一同討論。

其中文章提到了現代人一項特徵:無限瀏覽模式,持續瀏覽著各樣的資訊,最後都沒有要選定任何事物的這個行為,而另一種說法也能說是這代人普遍都有「保持開放的選擇性」的特徵。其中別有提及與此類人相反的角色「反主流文化者」,停止無限瀏覽模式,並與特定事物建立的長期努力,表達對事物的熱愛。

回應到上述內容,自己有了一些疑問。剛好最近在找工作,看到了履歷一面倒都是要求一個人需具備多項技藝、專長,而這些技術方面的需求多半都不是來自同一領域專業的範圍,例如一個人除了需要有設計商品或編排的創造力,還要有建立網站的技術,或額外要求精熟第二外語。而面對這樣的工作,且在看過文章後,讓我想著在現今需要一人具備多技能的社會中,我們還適合去選擇只做好一件技藝嗎?而應徵者在這樣條件要求的狀態下,某種程度上是被迫必須斜槓,那麼那些專業在自己技藝上的那群主流文化反叛者,是否會漸漸的被這個社會給淘汰呢?

想來聽看看大家對這篇文章的想法,或是對問題的看法~ 感謝!

1個讚

堅守自身專業固然沒問題,因為專注做一項技藝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軸,而非不計其數的時間軸。由於科技縮短了我們認識其他領域的時間與距離,因此如何在自身軸線上參入多元議題與實踐能力更是當今必需思考的。

多方涉略難免造成選擇障礙,但仍要在眾多選擇中,保持自身領域的專業度、社會連結…且還需具備複數性的發展,因此了解不同領域的知識、技能也是必要的,而相較於過去,跨領域學習也更為廣泛。

1個讚

換日線的文章摘要:
現今社會在各種事情上有很多選項,這些選項的類別可以是角色、想法、志業、興趣、團體……,當我們不喜歡原本的選項,主流文化會鼓勵我們跳槽去其他選項;但有些「反叛者」(作者對反叛者有6種分類,如下方引用),他們放棄其他選擇,待在原本的選項內長期持續努力,表達對那些事物的愛。

然而前面提到的那些人,都是這種文化的反叛者,他們的生活方式與主流文化格格不入。
他們是公民──認為自己對社會上發生的事情有責任。
他們是愛國者──熱愛自己居住的地方以及這些地方的鄰居們。
他們是建設者──從長遠角度來看,他們會把想法變成現實。
他們是維護者──監督著機構和社區。
他們是匠人──為自己的手藝感到自豪。
他們是同伴──花時間與人們相處。

你的文章:
我試著把你的文章拆成不嚴謹的論證,甚至有些前提,是我自己加上去的:joy:

  1. 工作粗略分成兩類:(A)需要多個技能的工作 和 (B)需要專注一個技能的工作
  2. 反叛者(或更精確來說是「工匠」)從事的是B工作,而且如同作者在文中描述的,反叛者們會「放棄其他選擇」,也就是放棄其他技能
  3. 找工作時看到的履歷都要求具備多項技藝
  4. 基於(3),A工作越來越多
  5. 基於(4),B工作越來越少
  6. 基於(2)跟(5),從事B工作的反叛者們會越來越難找到工作,漸漸地會被社會淘汰

我的疑問
關於第2點,作者所謂的「放棄其他選擇」是什麼意思呢?這裡的放棄是指「只專精一項技能,完全不接觸其他技能」還是「只專精一項技能,其他的技能可以稍微接觸,不需要到太專精」,倘若為後者,那反叛者們被淘汰的情況可能還不會那麼劇烈。

關於第5點,我想到的是,有沒有可能A類型的工作越來越多,但B類型的工作並沒有減少太多、仍維持在一定的數量?當然我們可以主張說,從履歷的分布看來,B類型的工作越來越少,但有沒有可能,是因為B類型工作的職缺,並不會公開在人力銀行、履歷這些公開平台上?B類型的工作不透過這些平台招攬員工,而是家族繼承、找認識的人這些方式來進行?

不過我想,上述兩個問題,一個或許只能看那本書,檢查作者有沒有更精確的定義,另一個問題,可能要調閱統計相關的資料?

2個讚

讀完這篇換日線文章和你的提問後,可以理解現代人可能在需要具備多技能的求職文化下,會逐漸形成「保持開放性的選擇性」的特徵。而在這樣的「主流文化」下,還有一群理念與此相反的角色「反主流文化者」,就是一群在特定的某事物、某領域上保持長期且專一投入的人。回到你提的問題: 這些被定義成「反主流文化者」的這群人是否會逐漸地被這個社會所淘汰呢?我的想法上比較偏向不至於被淘汰這個選項,但是還是需要觀察是在何種產業上,比方說有些高技術門檻的產業對於上面提到的「反主流文化者」們,淘汰的機會也許就不太會很高,當然不一樣的產業環境會有不一樣的比例。雖然我的看法上是不至於被淘汰,但他們在領域的跨界和流動上應該相對會比較限制。

1個讚

哈囉您好,依我對這篇文章的觀察,我認為這篇文章不僅是只專注於工作方面而更多的是說明文章作者在觀察現代社會現象的見解,但若針對您提所的問題,以下可以提供一些想法給您參考。

若假設此工作是需要具備多項能力來執行,那會讓我先想到這份工作的專業需求程度為何?針對以上的假設可能有以下這兩種可能性去做討論:

一、此工作是需要專精一項技藝其他附屬。(只要會操作就好)
二、需要專精各樣符合工作需求的技藝。

換句話說

是只需要專精某一項其他會操作就好,還是上述各項都需要具備「專精」的程度?或許可以從歸類「專精」、「專長」、「會操作」甚至是更細分工作專業的程度需要到哪,可能才會更好掌握問題的方向。

3個讚

我對市場和求職比較不了解,但看外面一些討論,覺得許多履歷要求習慣獅子大開口,這個也要那個也要。若這種誇大的要求是常態,我在想他反應的會不會是人資不專業(或者人資的專業沒有受到業主尊重)和勞資權力不對等的問題。

1個讚

對於現在社會環境普遍存有的斜槓模式,我認為您在上述提及之「反主流文化者」在此趨勢之下更顯得難能可貴,然而「難能可貴」在此並非只有意指這群「反主流文化者」在其專業領域所投入的長期努力與熱愛的精神,我同時也意識到他們在跨領域合作中如何的佔有一席之地,他們就如70、80年代古董車裡於現代絕版的特定零件,在較為龐大的結構中忠於自己的角色並發揮整體效益。
在特定的專業領域他們是專家,然而在其他領域中他們也未必沒有發揮作用之處,或許,還會有意想不到的化學作用。

2個讚

以我目前對於文章的了解,在現今臺灣教育所推動的108課綱也就是素養導向教學法,漸漸由以往的專才培育轉向通才的培養,簡言之是使學習者能夠具備有面臨未來選擇與未知困境的能力,同時將知識、技能與態度而加以實踐於目標中,也意味著學習者個體需具有多種適時應對時代變遷的能力。

以發文者所述,

這部分牽涉到設計群科的多種程式技能,這或許會是設計者所需補足的能力,就以建立網站的技術為例:在設計前台製作UI/UX時,會需要許多網站設計的軟體如Figma,設計者本身需有一定程度的視覺美感經驗與操作經驗,而大部分的軟體都是英文的關係,設計者也就須具有基本英文能力,後台則使用到程式語言的技能。而前端設計師與後台工程師都需要對彼此的領域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才能做出溝通協調,才能使一個網站能夠完善運行。

由上一段所述,某些職業別或許本身就需具有專業本身與多種基本能力才能做出協調溝通,跨領域跨科間的學習,也許能夠使各領域間的溝通更有效率。

2個讚

看到你求職遇到的情形,我想到與朋友的閒聊內容:「電腦故障會找電腦維修人員、,但寫春聯、拍照、畫圖、設計之類的問題都可以找美術系,照理來說美術系沒理由找不到工作啊。」

求職單位要求多種技能的情形,是否表示該職缺的專業需求與責任歸屬並沒有被歸納清楚,資方只是想用一樣的價碼取得具有更多功能的工具,因為這樣更划算。

1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