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女情結是否和跨性別男性議題交織?

因為昨晚和朋友聊到關於跨性別1的議題。
我突然有點好奇,如果「跨女不被看做女性」可以視為一種厭跨女情結,那麼

  1. 不把跨男當成男性
  2. 把跨男當成女性,並表示跨男不應該對跨女議題表示支持
  3. 不把跨男視作如同原生男性般的具有威脅

以上幾點會跟厭女情結有關嗎?


我的一個想法是,因為主流仇男2的對象是生理男性,而跨女容易被涵蓋到仇男的範疇之中,所以跨男常被排除在外。這點也能在許多論述當中看到。

比如在體育議題方面,有些人指出

生理男性因為受到睪固酮的刺激,因此先天肌肉量、肌力較強。而這點即使在睪固酮含量下降以後,持續鍛鍊仍然可以維持。

也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反對跨女的論述當中,認為讓跨女可以參與女性賽事的規定,無疑只是方便生理男性任意進入女性場域,好讓跨女得以女性身分維持男強女弱的既定秩序。反過來說,也因為跨男身體素質不比原生男性具有優勢,跨男落在厭跨者的視野當中,卻彷彿跨性別理論殘害了部分女性該有的自我認同。3

當厭跨者「不把跨男視為男性」,關於跨男的自我實踐,以及他的論述都不被視為有效時,這裡存在的,不是崇拜陽剛或是賤斥陰柔,而是他們認為跨男應該要同理女性困境,一同對抗陽剛氣質入侵女性空間。然而當跨男選擇隱身,把跨男當作男性,則受到仇男影響,仍被視作男性侵入女性場域以鞏固父權。


註腳

  1. 這邊以性別認同作為定義,也將跨性別視為傘式術語。
  2. 為了和凱特曼恩的厭女情結定義,也就是「作為父權的執法部門,用來獎勵好女人和懲戒壞女人」做出區分,父權社會不存在相等的厭男情結,所以我採用了「仇男」這個詞彙來作為「misandry」的翻譯。
  3. 然而,如果跨性別者想要排除生理素質差異參與體育賽事,則容易遇上另一個爭議。一是,一些說法認為青少年在青春期對於第二性徵的發育容易感到不安;二是,青春期想當然爾是發生在未成年身上,而他們在各國法律上,往往不被視為具有完整行為能力。也因此容易和兒權議題發生衝突。

To do list

  1. 論述需要再改善一些。
  2. 預計會再增加一些例子。
1個讚

我個人覺得以女性仇男*為切角去探討排跨議題的角度有點危險,因為這很容易讓閱聽人認為「哈哈你看女性也是壓迫者,跟男性根本沒兩樣,還敢說父權啊你們才女權」,而忽視了女性為何仇男/排跨的真正主因。

我認為女性排跨確實來自於厭女,但關係比較錯綜複雜。我先從女性排跨女的立場開始說起:
基本上,女性懼怕跨女、或主張順女需要純女性空間,很大部分確實是來自於被陰莖性侵的焦慮,與被性侵後不被信任、被究責的焦慮。

而女性為何一直都無法放鬆對跨女的警惕,甚至以表面來看,順女對跨女的敵意甚至可以超過異男?
我認為這並不是女性的問題,甚至以上的印象,都是一種淺薄的誤解。例如誤解女性仇男(對男性不友善、過度敵意化陰莖的存在、攻擊男性與跨女、忽視跨男/否定跨男的男子氣概),卻沒發現,在現代的社會氛圍下,女性卻只有這種方式才能找到活路。

就我自己被性侵的經驗來說,當我說出自己的經驗時,我確實反覆收到「你為什麼要讓對方誤會」、「你為什麼沒有拒絕」、「你為什麼這麼晚才報案」、「你受到性侵還這麼正常,你是在說謊吧」、「你是不是穿太暴露」、「你是不是沒有保護好自己」等意見。也就是說,我被性侵的責任在於,我讓一個陰莖過度接近我,同時,我反應不夠機靈,我不夠果斷冷酷的拒絕與逃跑,所以受害是我自己的責任,而於使用陰莖的人無關。
在這種普遍的社會氛圍底下,我們要怎麼讓女性有足夠的安全感,去相信一個持有陰莖的人不會仗著自己的器官、情勢、人情等就去性侵女性,還可以在事後推託「我以為我們兩情相悅」、「我以為他不是真的要拒絕」、「是他引誘我的」?

另外,當一個順女不使用陰莖去性侵順女的時候,這個社會會把這個情況當作是性侵嗎?老實說,基本上沒人當一回事。我自己認識有被性侵經驗的女同,甚至會反覆質問自己:「這算性侵嗎?」
至於女性性侵男性呢?因為沒有「進入」的動作,也不算性侵。

因為以父權/異性戀邏輯來說,只有「陰莖」才能完成「性交」,性交使於陰莖勃起,結束於陰莖射精,與其他器官都無關。
因此才會出現一些荒謬言論諸如「男同我不行,但女同我可以,女同很香」這種不知所云的意見。(連女同A片都不是拍給女同看的,是拍給幻想有複數女性可以使用的異男看的)
甚至有些人會認為女同性戀只是「一時玩玩」,就連女同可能都無法相信女同,認為女同總有一天會回歸主流身份,而不再把彼此的感情當一回事。

如果理解了以上的前提,我想我們可以很清楚發現,排跨議題最終還是回到了這個社會是如何優惠異男去侵害他人權益,並以陰莖為主的去思考。持有陰莖的女人是危險的(因為他們擁有進入他人的權力),所以不算女人;不持有陰莖的男人不是男人,因為他們不管模仿的再像,他們終究沒有那個器官可以去進入他人。

這種把非男性權益忽視、過度強調陰莖主體性的邏輯,確實是厭女運作下的一環,是藏在「陰莖崇拜」後,比較讓人難以立刻察覺的情況。
這些與女性仇男無關,而是父權邏輯過度把陰莖推前,導致跨女必須要克服女性的焦慮,才能被女性接納為女性。否則,當一個跨女使用陰莖性侵女性的時候,女性該拿什麼去要求他人重視自己的感受?
我認為不能因為表面上是女性激烈的反抗跨女(並延伸要求跨男應該使用自己的女性成長經驗來聲援順女),就認為壓迫跨女的源頭來自於女性(與女性仇男)。

(同時,一個比較題外但延伸的話題,跨性別由於自己的性別不安,他們除了器官認定以外,也會更注重傳統意義上的女性氣質或男性氣質的展演,而這種性別氣質,對順女來說,確實是一種壓迫,諸如:不化妝就是出門嚇人;女性應該穿胸罩不然就是勾引男性、不照顧胸部;女生就應該香香軟軟乾淨可愛。這些印象以另外一種方式去排擠不符合資格的順性別女性,跨女的加入反而讓順女懷疑自己是否不夠符合女性資格,甚至可能會收到異男的指教如:「跨女比順女正多了,順女該檢討吧」。我們可以從這個例子看出,厭女邏輯是如何讓順女與跨女彼此互傷,同時異男可以在外面坐享其成,無關緊要的說「跨女我可以/我不行」,同時看兩者互相攻擊,還能悠悠的說一句「女人就是陰險」。)

呈以上論述,以我的理解,你的主張是:

  1. 跨男不被順女當成男性,而順女要求跨男應該要跟順女一樣排斥跨女(基於他們曾經的女性經歷
  2. 跨男若不揭露自己是跨男,會受到順女仇男的影響
  3. 因為1與2,跨男的困境是雙重的,既被要求要有順女的意識,同時做為男性,又會受到仇男的影響

首先,我不認為女性要求其他性別加入爭取女性權益是只針對跨男的(當然順女對跨性別的生命經驗是否有所誤解,以至於順女對跨產生不合理的期待,這個比較接近於社會對於跨性別經驗的無知,而不是單只有順女這個群體的問題)。

再來,女性的仇男是一種保護作用(基於厭女造成的女性不信任),我不認為可以主張「跨男受到仇男影響,仇男侵害了男性/跨男的權利」來指稱女性的仇男是不道德的。

最後,我認為把女性推到「女性也有可能造成壓迫」的位置上,會讓女性處境變得更危險,反而忽略了女性為何以這種方式激烈的反跨,與背後的厭女是如何運作的。這種把女性推到壓迫者位置中的作法,也正好會延伸出更多的女性不信任,反而回到了厭女邏輯當中,而沒有開闢新的一條路,或真正關注了跨男的權益。
或關注跨男權益,只是拐個彎的要求女性停止仇男排跨,要更關心男性(不被照顧的)困境?

說到底,跨男最大的挑戰,其實與其他順男一樣,都是「要怎樣才能被當成真正的男性(同時不被說娘)」。
而,在父權規訓下,對於男子氣概的要求本身就不合常理。
以我自己曾經試圖掩蓋性別在網路上活動的經歷,光是我收藏一些美甲或穿搭的內容,我就擔心自己的性別掩飾會穿幫(而會因此繼續被視為女性,並受到異男的騷擾),而跨男到底要如何排拒與自己經驗相關的喜好,而說服他人自己真的相信自己應該做為男性生活,這是非跨男的我們無法想像的經歷,也與女性仇男排跨完全無關的。


*雖然原貼文沒有提到厭跨者=順性別女性,但我認為把順女經驗帶入,比較能解釋目前厭跨的脈絡與邏輯,所以請在此允許我超譯

2個讚

感謝你的回應。

這讓我看到了一些盲點。如同我在註腳所述。我會選擇以「仇男」作為「misandry」的翻譯,是為了和凱特曼恩的厭女定義作出區別。但我想既然這樣的使用是危險的,或許我應該移到正文當中,並且引述一些脈絡,比如:

為了和凱特曼恩的厭女情結定義,也就是──作為父權的執法部門,用來獎勵好女人和懲戒壞女人──做出區分,母權社會不存在於現實當中,也因此父權社會不存在相等的厭男情結。以下我將採用「仇男」這個詞彙來作為「misandry」的翻譯,並且代入劍橋辭典的解釋「feeling of hating men」,用以做出區別。

另一個方案是,由於「仇」這個字在中文有看起來比「厭」要來的強烈的風險,我想我可以使用「厭男情結」這個詞彙,並在註解表明厭男情結和厭女情結並不對稱。

至於陰莖。因為我這篇文章本來是想聚焦在跨男處境上,其中也包括非二元性別認同者,我擔心我需要花更多時間著墨,才不會看起來通篇聚焦在跨女處境上,所以暫時空白。不過你說的一點我很同意,之所以有些女性恐懼陰莖,主要還是源自於父權宰制的陰莖崇拜。

礙於作息壓力,我該睡了。所以我先回覆到這。有什麼回應我會再讀。

1個讚

我在回應途中確實也有種迷失感,明明是在探討跨男議題,但為了解釋跨男處境,最後又回到了跨女爭議上。
我想這有可能可以側面證明在厭女手法下,女性如何才符合資格這點,對比男性更加嚴苛。像是運動賽事的部分,我不是專家,但在這篇文章中有令人值得關注的角度:〈跑道之上,誰是合乎標準的女人?
文章指出,這種激素濃度是否「正常」的標準,基本上只針對女性(與跨女,或間性人)。而這種現象的產生,某方面來說,是把女性限制在一種「弱於男性」的科學詮釋中,好讓女性不能、也沒辦法超越男性(或能超越男性的女人都不算是女人)。

同時,若要創造出一個厭女的厭男版本,似乎不太有道理。因為去獎賞好男人、處罰壞男人的規則,基本上已經由「男子氣概」代勞了,並且,為了維繫男子氣概的運作,才必須延伸厭女手法,透過懲罰與排除,讓女性離開男子氣概的領域,以維護男子氣概的神聖性。
因此,不論是用仇男或厭男的概念,去解釋男性被男子氣概綁架的處境,似乎都在暗示「男性也可能受到(來自女性/母權的)迫害」。但這些邏輯從上而下依舊是父權手法之一,分散對父權的關注,可能會使男性做實「男性也可能受害啊,女性也該多負責一點」的立場,而忽略這些厭女手法如何讓女性們爭吵成一團,並創造出一種「現在的男子氣概標準沒事啦,有問題的都是仇男/厭男/排跨者」的假象。

如果我們發現男子氣概才是一切不合常理的源頭,為何打破男子氣概期待是這麼難的事?甚至連女性主義都不把重點擺在男子氣概期待上?我想,有部分原因是,因為成就男子氣概的大部分經歷,都放在了厭女行為上,女性的=非男子氣概的,非女性的=男子氣概的。因此改變厭女邏輯,某方面也是在協助父權不再把陰性氣質排拒在男性氣概裡面。再來,我認為男性氣概排除的對象,要去爭取自己的關注點,確實是一種兩難。因為他們已經是「不男子氣概的」對象,去爭取「我符合男子氣概的標準」無疑是落回了男子氣概的期待中,而沒辦法破除男子氣概的要求;而維持「不男子氣概」的狀態,他們就不得不去對抗厭女(與延伸出來的仇男(陰莖恐懼)/不被當作男性)。
所以可以說,男子氣概的困境本身,就是一種厭女,最後,話題不免的又回到,我們要怎樣才不會限制女性,並讓這些特質能不再被父權/男性氣概分類。

1個讚

雖然不在原先的主題內。但我想我需要澄清,這不是我的意圖。因為我也認為厭男情結是對於父權階序的反抗,也因此厭男並不會是獎賞好男人/懲罰壞男人的法則1。甚至是有點反sexism2的。而是嘗試另闢一條新路,好讓女性可以重新掌權。

我也發現我或許仍然需要花點篇幅著墨「厭跨女情結」的定義,以梳理我可能先前沒注意到的盲點。我認為厭跨女情結所指的,正好是厭女和厭跨的交織。當厭女情結決定父權社會定義誰是好女人、誰是壞女人,而厭跨情結決定於父權社會定義誰是男人、誰是女人。當它們交織,引用自劍橋辭典的定義,它的意思是「dislike or unfair treatment of transgender women (= women who were not said to be female at birth)」。

而這樣的不公平3待遇(dislike or unfair treatment)我想目前為止可以仔細地分成幾個類別:

  1. 是基於父權及性主義,把女性認定為第二性的同時,又把跨女當成第三性。
    1a. 仍然是基於性主義,但是把某些跨女4稱為更好的女性,用以貶低不夠格的女性。
  2. 是基於對於父權的反抗,拒絕承認跨女是女性。

我想你的意思可能是,從2.來切入會比從厭男來的貼切。2.不論和1.或是1a.,意圖都大不相同。然而2.仍然是站在排跨的立場,而且我曾見過在許多衝突言論當中,就有不少人指稱不做手術的跨女就和直男無異。所以我並不認為女性沒有能力排斥跨女。

而厭跨者不一定只有順女,其中也包含順性別男性。這也是為什麼我用厭跨者一詞的理由之一。

在我的經驗,就聽過許多順男在「體育賽事」這個議題上發表意見,表示跨女素質和原生女性不同,而為女性抱不平。(不少人採用嘲諷的態度,按此不表。)而這也是為何我要在文章引入這些人相當在意的「身體素質差異」來作為切入點之一。

在跨男方面,則的確較少人有提及,因為許多人不認為跨男參賽是重要的。雖然我可能還讀的不夠多,但目前看到有提及的,是一名在社群網站相當活躍,堅持反對免術換證的一名女性主義者。在他的言論看來,跨男參賽卻因為身體素質差異導致受傷就是結局,所以反而不需要被關注。而這類言論可能會導向「他們承認跨男是男,但在體育賽事上比不過原生男」5。而我並不認為這樣的言論只和順女身分有太多關聯。

在體育這題,雖然我不至於認為「身體素質」差異不存在。這也是為什麼運動史上會從拒絕女性參賽,發展為逐步增設女子組及女性項目,而非讓女性和男性同場較勁6。所以女子組的建立,不是為了鞏固傳統「男強女弱」的既有性別階序,而是為了排除優勢男性、鼓勵女性體育競技而存在的。但也就因此,不論是身為間性人、睪固酮過高的女性或是跨女參賽,要進入到為二元性別設立的組別當中,這些概念必然會受到衝擊。

我曾站過支持跨女參賽的立場,就立即遭到大量言論洗版,他們大多主張這會影響許多原生女性參與國際比賽的權利,以及利用體育獎項加分或是保送升學的權利。所以我發現我暫時沒有太多立場能主張維持既有秩序比較好,或是建立獨立組別、增設新項目比較好。

同樣礙於作息,以及我思考的效率可能不夠靈活。也因此今天我花幾個小時,暫時只能給予這樣的回應。但這不代表我不關注女性困境,或是有任何想用其他議題宣稱女性困境不重要的意圖。


註解

  1. 我認為這的確像是男子氣概。這也讓我聯想到有件事情和男子氣概類似,是以滿足女人需求為概念的「新好男人」。雖然這與傳統父權的定義稍微不同,但仍然是為了維繫婚家概念。
  2. 常譯為性別歧視,但我比較認同巫靜文在《厭女的資格》裡的翻譯,叫做「性主義」。因為我也發覺,把sexism翻作性別歧視時,常讓人以為男性困境和女性困境可以輕易地被視為一種相似的概念。然而性主義存在階序,亦即男強女弱。我認為把它翻作為一種歧視,會變得很難清楚談論非典型的困境,以及非二元的困境。
  3. 值得注意的是「何謂公平」仍然需要定義,這不盡然是基於父權。而是「秩序的重建」。
  4. 我這裡也採用廣義定義的跨性別。因此非典型男性的扮裝者或是變裝皇后也算在內。
  5. 雖然這樣的言論要直接推導到排跨,可能還需要指出更多證據支持。
  6. 除了身體素質在於馬的馬術項目。但在目前奧運現代五項項目,有疑似虐待動物的嫌疑,而將馬術剔除。有可能會參考日本「極限體能王」節目的運動項目來做取代。
1個讚

我認為厭跨者的性別會影響他們厭跨的理由,女性厭跨是基於恐懼被性侵,男性厭跨我就不曉得(可能就是基於單純的厭女,覺得這種破壞性別規範的行動本身需要被制止,或認為自己有義務保護可憐的順女)。因此分開討論還是有必要的。

然後,我不同意「基於對於父權的反抗,拒絕承認跨女是女性」這句可以成立,厭跨本身確實是厭女邏輯的一環,他把性別邊界踩死,並懲罰超出這些邊界的對象。厭跨對於鬆動父權沒有幫助,反而讓女性互相攻擊。(同時跨男與順男都在此議題中被消失)
我會說順女厭跨女是因為女性處境的焦慮,這是可以被理解的,但不是應該被鼓勵的。只是,要處理女性的焦慮,除了相信所有女人的說詞以外,還要根本上處理男性把女性性化的行為。這是個極大的工程,實在難以用「厭跨就是父權」來要求順女停止焦慮。

關於運動賽事的分組,或任何關於二元性別的分類,我覺得現在的一個難題是,現在的性別到底應該是「順男」與其他(以讓順男不去攻擊其他族群,因為順男太強大),還是「順女」與其他(因為女性太弱勢需要刻意被保護鼓勵)。我覺得不論是哪個分類背後隱含的價值都是可議的。
當然,我同意在弱勢的事實底下,弱勢確實需要一個專門的舞台(如帕運與奧運的分隔),但性別差異中有許多難以釐清與可能被宣染而成真的事實,以致於我很難同意「身體素質存在差異」做為支持一個立場的主要理由。
政治上的女性保障名額確實是為了鼓勵女性而存在的,但運動賽事以一種「女性本來就比較弱,我們要保護女性權益」的方式把女性劃進「非男性的」領域,我認為是另外一種歧視,而不真正起到保護作用。
而跨性別到底該不該額外分組,我認為其中的爭議與上同樣,同時,我們是否拒絕認可他們的性別,把他們化入「非二元的」並排斥他們,始終將他們當成異物看待,創遭出一個比順性別規則下更弱勢的群體?(同時繼續固化現有的二元性別秩序)

回到跨男,我一直在想為什麼跨男老是在跨性別議題中被隱身。也許這跟男性在性別議題中隱身的理由差不多,因為他們不是主要的被壓迫者。
跨男在脫離女性身分後,基本上就等於免除了一些女性歧視(包含被期待要提供性與感情服務),那跨男剩下的困境是不被當成男人嗎?但這個狀況跟順男焦慮男子氣概有什麼根本上的不同?
厭男/仇男對跨男可以被稱做一種專屬於跨男的威脅嗎?(但要被仇,跨男也要先被當成男的,所以……?)
如果跨男獨有的困境是被當成生理女性看待,並持續受到對女性的期待壓迫,這又與順女的處境有什麼根本上的區別?

雖然我對於自己得出這些疑問感到有點不安(我似乎在持續的把跨男透明化),但我實在是想不到在跨男上有什麼議題是目前女性主義沒有處理,同時跨男困境是嚴重且立即需要被提出來討論的。

1個讚

雖然我說過我不是想在一天花上太多時間做回覆,因此以下將作簡短回應:

我想我不太明白。我的確同意當「女性談論受害經驗」時,有男性反駁「not all men」是一種冒犯,因為那無疑是否定女性處境存在。但是當我試圖談論跨女處境,並且站在支持立場時,總是有人認為女性經驗應該優先被談論;而站在女性經驗該被優先談論的立場,則會有人站出來反駁,指出這並非全數的女性經驗。而談論男性困境時,也會被提醒要先優先談論女性經驗1。談論跨男困境時,仍然是女性經驗需要被優先談論。更不用說,我並沒有主張女性困境並不需要被關注。

另外,在我讀的女性主義書籍夠多以前,我沒有辦法花太多心力去分辨宣稱,以女性主義者的身份排斥跨女的女性,是不是基於他們對於女性主義的理解。但就我所知,這並不單純止於「基於恐懼被性侵」,而是他們不認同「跨女就是女性」(雖然看似主要針對支持免術的跨女)的這個概念。因為他們就是主張這是男性基於父權,對於女性空間的入侵。

這在噗浪社群是很常見的現象。我也是女性主義的支持者,所以要談論這件事,還要時不時的對照我的記憶和實際上曾發生的討論是否相符,或其實只是少數人關注的小帳號,對我來說其實有點頭暈。

至於「厭跨女情結」,也不是只在劍橋辭典上有收錄。這在《厭女的資格》第38頁也有提及,但書我還沒讀完,我還沒確定凱特曼恩想闡述何種概念,因此我尚未引用。我想我需要花上許多時間研讀這些書的內容。

但就我目前所看到的困境是,當跨女不表現的像是女性時,首先直面的就是部分女性的排斥。同時「不像女性的女性」也會遭受如此眼光的投射。而表現得太像女性,又會被說是在追求雌競,鞏固父權。雖然問題看似總應該指向父權及男性,但跨女(以及某些出面支持跨女的女性主義者)總是先被要求要先對父權製造的問題負責。至於隱形男性,我也曾經指出來,但從他們的回應我發現,我認為厭跨女的女性並不在乎,因為他們認為不做手術的跨女、也不表示優先關心女性困境的,就是男人。

至於你曾經受到的性暴力經驗,我只能說我很遺憾。我不是想說我能完全感同身受,我曾是非典型性暴力的受害者。我有童年逆境經驗,有身心症。曾經花上許多錢看身心科及心理諮商,但我仍然找不到能做長久的正職工作。我曾花費相當多的時間閱讀受害者的描述,以及尋求協助,所以你的描述我大約能夠理解。但我想就算能夠理解經驗,也不必然就會選擇抱持相同立場。

回到跨男主題上。我想談的其實是主要是「具有非二元性別認同的跨男」,也就是一種非典型。所以我一直感受到被「有毒男子氣概」和「厭女情結」兩個概念困擾著,但這些概念往往談論的,會是典型的內容。

好了,同樣礙於作息我先寫到這篇。


註解

  1. 嗯對,我曾經試圖在男性協會的探討男性受害困境的文章底下,嘗試探討女性受害經驗。因此受到不少指教。但是協會小編也提出美國CDC的數據讓我理解,「男性受到的性暴力」雖然不比女性多,但在接受「男性也會遭受性暴力」這樣的概念以後,會發現其實數據並不算少。雖然以細目而言,仍然會看到在某些情況女性受害的風險較高。但偏題太多暫此不談。
1個讚

我覺得我可能還是要先道歉,感覺自己非但沒有正確理解你的意思,同時也沒有控制好自己的焦慮。我對自己的回覆實在不算百分百滿意,還是收到你認真的回覆,這點我很感謝。

我後來持續思索自己為什麼不認為跨男議題值得被我探討(與為何其他男性處境對我來說並不重要),結論來說,我認為首樓的問題可能可以簡化成這樣:

為什麼有陰莖的跨女是危險的?
為什麼有子宮/胸部的跨男沒人在乎?

如果問題是如此,我覺得其中的厭女邏輯可能會比較明顯:子宮是沒有攻擊力、可以被慾望的(與現在的女性印象相符)。我認為這種傾向在偽娘上也見得到,看起來好像大家可以接受性別流動,但實際上,廣大的慾望對象只是歡天喜地的接受自己能慾望的族群又多了一種。

然後你說的,女性忽視男性處境這件事,我覺得應該是純粹的焦慮導致。(我認為女性主義並沒有忽視男性,因為性別宰制的結構是相同的)
但為何例子大多都以女性為主,我覺得主要是女性需要感到被看見,同時試著對抗「女性不該只關注自己,要多關心他人才夠格被關心」的想法而致。這點我雖然理解其傷害,但我不覺得女性有必要刻意去改變、再回到「女性應該關心他人」的立場中。

只是,我認為女性在他人討論非女性處境議題時,闖入其中並說「先關注女性困境再說你們的問題啦」是無理的,而我自己的行為和這並沒有什麼不同。所以我覺得我真的必須道歉。

回到跨性別的概念落入典型這點,我覺得主要是大部分人都沒有實際與跨性別互動的經驗,所以只能依靠自己的想像去涉及這個議題。這點滿令人遺憾的,然而我也確實經驗不足(才會問出「我不懂跨男議題有哪部分女性主義沒有處理」這種問題)。
也許podcast會有些幫助,有一個跨男的節目我還滿喜歡的(阿塔男孩的跨旅程),只是以我個人來說,越貼近跨的經驗,就越難以覺得跨與我自己有什麼根本上的區別,畢竟走出性別二元這件事本身就需要群體多數共同努力的,而這些價值也沒分好壞,不管有什麼性器官,不尊重還是不尊重,性侵也還是性侵,就很難特地去說非二元族群的某個族群被獨特的方式歧視,而這案例可以多到彙整成「只有跨男才有的(社會性)困境」。

然後,我其實認為噗浪大多數人,誤解了女性主義。如同你所說,噗浪的反跨不只有恐懼被性侵,而是設定了一個條件:「覺得女生就該香香可愛而且不在乎女性困境以為女性過很爽的跨女都不是真的女性。」
但他們卻沒想過,也不是每個女性都持有相同價值觀(而且還是一堆人說女角很香&BL攻受該固定),女性還是會因為他們的外表/發言就先相信他們是女性,並且對此放鬆警惕,認為彼此是同一國的(並且大家都要做到一樣的標準)。
噗浪的女性主義似乎還停留在「女性主義有另一套不同於父權的規訓,不照著做,你就不女性主義」的想法裡,但這個認知本身和父權並沒有太大區別,反而落回了「家庭主婦也是父權幫兇」、「性工作者也是父權幫兇」的老路,劃分出值得被救與不值得被救的女人,而無視了女性與跨女是有很多共同弱勢的處境。
另外,我也覺得噗浪社群的介面設計很糟,很容易使閱聽人以為該立場有諸多人士支持,同時以為持相反意見的人很少。我覺得噗浪至此已經不算是一個值得獲得知識的平台,比較像是有共同傷口互相取暖的地方,並且他們允許自己耽溺在這些傷口裡面。如他們反覆強調的,女性永遠都只能被性侵,女性永遠都是受害者。所以跨女拿到女性的補助跟名額都不可原諒。
我認為這個立場和女性主義的說詞反而是正好相反的。

1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