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念了很多哲學...對吧?

每年到了某個時間點,新聞就會開始報導法國高中哲學考試的題目多棒,然後對比我們高中以下教育完全沒有接觸哲學…等一下,我們可以思考一個有點奇怪的問題:我們不是早就念了一堆了嗎?

俗話說,西方有感恩節火雞,東方有北京烤鴨;西方有蘇柏亞,東方有孔孟荀;法國必修哲學,台灣必修中國哲學。我們從小到大不但精讀了許多論孟學雍,甚至需要背誦、內化,這樣難道不是學了很多哲學了嗎?

還是說…不算?到底是學得不好,還是不算?

對這個問題的可能答案有

「有,而且學得超好」
「有,但沒學得那麼好」
「沒有」

基本上後面兩個答案比較符合現實的反應。如果我們早就有學,而且學得超好,那何必去報導甚至羨慕法國的高中哲學教育與考試呢?

如果是後兩者其中之一,或許可以用以下幾個問題幫助我們思考:

「如果我們不教論孟學雍,教法一樣是背誦,在遇到義利問題的時候死背葛勞康的戒指而不死背孟子,談到生死的時候死背蘇格拉底的『對不起不然你想怎樣』(Apology)而不是死背『未知生焉知死』,談到近親犯罪時死背尤西弗而不是死背『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等等,這樣算不算有教哲學?」

我相信如不論答案是「是」(不論是「是而且很好」或「是但是不太好」)還是「否」,都有很多發展的空間。

會不會牽涉到的是怎麼理解哲學。比方說,有些人認為,哲學就必須像分析哲學那樣,有主張、推論等,如果缺少這些東西,那其實是在讀歷史,哲學史或思想史。

1個讚

我的想法是,是否我們都以為只要"知道"了那些知識就算學會了哲學,這麼說的意思不是說那些"年長的"知識就不需要理解,知道別人曾經做過什麼推論會比起從頭開始來得快很多,而是我們以為"只要"學會這些,就能說我們會哲學了,但這個答案顯然是不足的。
對教育者而言,死記硬背不是很好的教學法,以對話或者詰問的方式能夠使學生反思確實是良好的方法,但可能的問題是一次的教學現場必須要面對很多學生,以及每一次課堂的時間是安排好的,理想上當然企圖使每一位學生盡可能的學習到"哲學"的奧妙,但所需要的時間是漫長的,我這樣的說詞不是說現在的教學都不必改,趕著進度逼迫學生學習固然是有問題的做法,但對政策執行者來說,這樣是不是一個很大的花費成本?(如果每一堂課需要花費許多的時間與金錢)

先不論中國有無哲學這個老問題,實際上哲學是西方文化的產物,西方文化的思考方式,若要把中國文化用西方哲學的框架處理,勢必要對西方哲學有一定理解才行。

以下這篇你可以看看:
http://www.scu.edu.tw/philos/2004.6.23��6.25.htm

“中國哲學史”寫作與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難局
鄭家棟